老師有話說
●小學
陪伴學習多鼓勵 引導孩子多思考
鯉城區(qū)實驗小學的陳老師已執(zhí)教32年。她表示,如今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一時成績的浮動就讓家長焦慮不已,孩子也變得煩躁,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家長的責任,在于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做好家庭陪伴。在孩子做作業(yè)時,不要一味坐在孩子身旁不停地嘮叨:“為什么這道題不會做,這么簡單為何反復錯……”而是要鼓勵他們認真對待,要化大目標為小目標,引導孩子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家長的合理關注能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自信。”陳老師說,家校之間要尋求契合度,多一些善意的溝通,家長從中摸索更合適的親子陪伴,不以一次成績的好壞來做評價,要根據(jù)不同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個性化引導。
小學語文教師張老師表示,她本身是不認同強制要求家長給學生批改作業(yè)的,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她也能聽到很多家長困惑的心聲。“每個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都很看重,但要弄清楚到底該管什么。”張老師說,家長的知識水平各不相同,在看待孩子的家庭作業(yè)上,不是檢查,而是陪伴學習。家長通過作業(yè)調(diào)整孩子的學習習慣,關注書寫質(zhì)量,知識掌握情況,從而幫孩子補缺補漏。“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張老師說,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家長也不能置身事外,發(fā)揮指導和監(jiān)督的作用,到小學三年級以后,孩子就能逐漸自主學習。
●中學
督促鼓勵孩子學習
多關注心理和生理健康
從事教學十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師鄭老師說,當學生升到中學,學習上對很多家長而言,已難以輔導孩子,老師一般也不會給家長布置“學習任務”。這時候,家長要學會轉變家庭教育方式,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精神壓力,引導孩子注意生活和學習規(guī)律,適當鍛煉身體。
當然,對孩子的學習,不要只看成績,也不是完全不過問,而是要保持與老師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同時,家長要不定時向老師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多與孩子做好親子溝通,讓孩子保持好的學習狀態(tà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