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豐滿水電站將承擔著東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備用等任務,而且擔負著下游松花江流域防洪任務,下游城市、環(huán)境用水、沿岸的農田灌溉職能。 中新社記者 劉棟 攝
更大 平湖碧波映高峽
對于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中國來說,發(fā)展水電事業(yè)、破解能源瓶頸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1957年4月,新中國第一個大型水電樞紐工程落子錢塘江上游新安江。這是新中國自行設計、自主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歷時僅3年,第一臺發(fā)電機組就正式投產,1977年9臺機組全部建成發(fā)電,總裝機容量為66.25萬千瓦,為華東電網提供了強大支撐。
新安江水電站是中國水電的“黃埔軍校”,為后續(xù)大規(guī)模水電建設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積累了寶貴經驗,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世界第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即三峽工程。1994年12月,三峽工程正式開工,約3年之后實現大江截流。2002年11月,世界上最大的水輪發(fā)電機組轉子在三峽工地成功吊裝,標志著三峽首臺機組大件安裝基本完成,進入總裝階段。2003年6月,三峽船閘開始試通航。2018年,三峽電站年發(fā)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三峽電站總裝機2250萬千瓦,年均發(fā)電量882億千瓦時,至今累計發(fā)電超過1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jié)約標準煤3.19億噸,減排二氧化碳8.58億噸。三峽工程是新中國在世界水電史上創(chuàng)造的偉大奇跡。
2018年10月20日,“鯤龍AG600”在湖北荊門成功完成水上首飛,實現了水陸兩棲全能,填補了中國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研制能力的空白。此前,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和國產大型客機C919分別于2013年1月、2017年5月首飛成功。中國大飛機“三劍客”全都實現了突破。
新中國大飛機之路走得很不容易。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開始提出在飛機研制方面急速追趕。1970年8月,大飛機項目上馬。經過10年奮戰(zhàn),運-10終于在1980年成功起飛,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此后由于種種原因,大飛機項目一度擱淺。直到2007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批準大型飛機研制重大科技專項,中國大飛機項目正式立項,隨后經過10多年奮斗終于夢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