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30日訊 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 福州將修改一些路名

今晚,我們就來聊聊
福州地名那些事
“改路名”事件,說什么的都有。
多說無益,不如讀書。
咱們來看看,從前的福州,
是怎么“正名”的——
這張宋代的福州城圖,
在南宋狀元梁克家主編的《三山志》中,
有不少說明:

注:文中的“門”的含義,不指建筑的“門”,而是指水路、陸路必經(jīng)的出入口——虎節(jié)門、還珠門、威武軍門的“門”、都是這個意思。
虎節(jié)門
“虎節(jié)”是什么呢?“節(jié)”是中國古代使者出行時所持的憑證,用于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的信物。出使不同地方,用的信物還不一樣。《周禮·地官·掌節(jié)》就分得很清楚:“凡邦國之使節(jié),山國用虎節(jié),土國用人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皆金也。”

這虎節(jié)門是什么時候修的呢?下面的標(biāo)注是:“祥符九年,嚴侍御辟疆新而名之。嘉祐四年,元給事絳重作。熙寧二年修。政和六年,黃尚書裳重修。”也就是說,在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這里有了虎節(jié)門。到嘉祐四年(1059),元絳重造這道門。政和六年(1116),黃裳主持了虎節(jié)門的重修工作??纯?,在虎節(jié)門這里,大路活捉一只北宋宰相(副的)!逮到一枚狀元!
這位元絳,可是拜過參知政事的!宋代的參知政事,相當(dāng)于副宰相。后面的那位黃裳,是北宋元豐五(1082)宋神宗欽點的狀元,當(dāng)時的主考官蘇頌和曾鞏因為沒把他列為狀元,還被罰款(銅)三十斤。黃裳是曾經(jīng)做過福州知府的,他也給柳永的詞集寫過跋。再后來,金庸把他寫到《射雕英雄傳》里去了,硬派他是絕世武功《九陰真經(jīng)》的作者。
1000 年過去,虎節(jié)這個“門”是沒有了,可是,虎節(jié)路還在呢。經(jīng)過三坊七巷的,可以順腳過街到對面看看。

話說,咱三坊的“衣錦坊”“ 文儒坊”“ 光祿坊”,一看名字,就該是讀書做官的大戶人家,多有氣派!
還珠門
古時還珠門,在今東街一帶,今聚春園前。

“還珠”的意思,出自成語“合浦還珠”。說東漢時合浦郡盛產(chǎn)珍珠,官吏貪污,漁民濫采,結(jié)果合浦的珍珠枯竭,餓死了很多人。直到一個叫孟嘗的太守到合浦任職,行教化,正風(fēng)俗,合浦郡的珠蚌才長回來了。蘇東坡寫過“聞道徉江空抱珥,年來合浦自還珠。”——那一帶唐宋時叫“衙前街”,沿路都是州署。取名“還珠”,為的是提倡廉政啦。
“虎節(jié)門”“還珠門”往東,舊有“定安門”“康泰門”;往西有“豐樂門”“宜興門”——社會安定、生活康泰,豐收歡樂、宜居興隆,聽聽這名字,可不就是讓福州城里的人們都安居樂業(yè)?
還珠門往南,有“利涉門”,“上有重樓挾閣,前安泰橋”。東南有“通津門”“海晏門”,東北有“延遠門”(崇寧二年,王秘監(jiān)祖道重作。門外橋欄石刻“通遠”,必舊名也)。
這幾個名字,說明這是從前福州人出城的方向,“涉”、“津”、“海”的字樣,說明當(dāng)時人們從南門出城,多是走水路、走海路,所以“海”要“晏”(這里的“晏”指的是安定的意思),海晏河清,也指太平盛世的景象。
再往南,還有“寧越門”,說是“梁開平二年,閩王審知作”,東南有“美化門”,門內(nèi)有“水步門”,水步門內(nèi),“西通登瀛坊,有橫門,俗呼上門。有土墻,南走至美化門西,遂逾九仙之麓抵寧越門”。想起今天的“水部門”了吧,其實,“水步”難道不比“水部”更有動感嗎?
在這張地圖上沒有名字的,還有西北方向的“遺愛門”,注釋里說:“舊名升山。治平元年元給事絳作。明年移尹南京,父老請于府,愿以公之政績名之,遂更今名。”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 年。從嘉祐四年(1059)到治平元年(1064),元絳在福州做了不少好事,老百姓都記著呢。所以朝廷要把他調(diào)到南京去的時候,福州人戀戀不舍,說元大人遺愛福州,請把“升山”改名為“遺愛門”吧,我們常常想念他!
順便一說,這里的“門”的含義,應(yīng)該不指建筑的“門”,而是指水路、陸路必經(jīng)的出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