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庭審巧妙證明維護女工合法權益
庭審當天,律師通過打卡記錄、工資憑證等,證明了雖然沒有勞動合同,但是女工與公司存在事實勞動關系。此外通過調(diào)查比對和交叉詢問,律師巧妙證明了公司提供的是“刪減版”的打卡記錄,以及休假前藍梅等人曾經(jīng)加班的事實。
庭審后,鑒于雙方均表示愿意調(diào)解,在法官的主持下,公司表示愿意支付全部經(jīng)濟補償金及藍梅等人訴求的一半加班費,案件圓滿結(jié)束。
舉案說法
惡意調(diào)崗、單方面取消福利等都屬“變相裁員”
洪序耿律師介紹,根據(jù)規(guī)定,非因勞動者原因造成用人單位停工、停產(chǎn)未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超過一個工資支付周期,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照雙方新約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未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照不低于本市當年度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停工津貼。
“從這一點來看,本案中,僅支付女工最低工資60%,且‘要求隨叫隨到,不到即被解聘’,該公司的行為涉嫌變相裁員?!焙槁蓭熣f。
洪律師說,變相裁員逃避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的現(xiàn)象,在如今的職場上不算少見,勞動者們要小心甄別。他為此,舉了幾個常見的例子。
1.“末位淘汰”現(xiàn)在許多公司實行“末位淘汰制”,做不好就讓員工自己辭職。其實,“末位淘汰”是一種公司管理機制,用來激勵員工,并不是裁員的理由。如果員工確實不能勝任工作,公司只要將裁員原因向員工解釋清楚,并支付一定的經(jīng)濟補償即可。而若員工因末位而淘汰,且公司沒有支付一定的經(jīng)濟補償金,那么就可以懷疑被“變相裁員”,可申請勞動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