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十二門店支付場景
從運營角度,蘇華并沒有把成功的經(jīng)驗歸結(jié)于“打爆款”。即使是良品鋪子在線上銷量最好的夏威夷果,跟純互聯(lián)網(wǎng)品牌TOP商家的銷量仍有差距。“他們對打爆款有經(jīng)驗,寧愿虧本也要維持市場地位,我們不是。”
良品鋪子的思路在于,把市場空間足夠大的品類做成店內(nèi)銷量最高的商品。蘇華相信,無論從引流、服務(wù)還是拉新的角度,這都是必需商品。
這也導(dǎo)致了良品鋪子在品牌端一直存在“識別模糊”的問題,除了“零食”這個泛概念,它并沒有一個像堅果那樣的強勢品類。但蘇華認為,“豐富”是良品鋪子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在規(guī)模達到十億級時,早就不是靠某一個單品能解決的問題了,而是全品類競爭。顧客的口味會變化,總吃一個東西會吃膩的,堅果畢竟也只是零食的一種。”蘇華說。
今年以來,良品鋪子開始以每個月30-40款的速度上新。相比于線下的1500個SKU,電商方面則有400多個SKU。在他們看來,新品類值得依賴,蘇華表示,未來可能會有5000個SKU。
而在SKU擴大之后,良品鋪子的零食可能還會分成幾檔。楊銀芬說他們正在籌劃用不同的產(chǎn)品線來打不同的人群,比如開辟出一組原料、工藝全進口的高端系列產(chǎn)品。
真正讓楊銀芬等人頭疼的還是線上的品牌定位問題。
近兩個月來,他天天帶著公司高管思考如何重新樹立品牌。如果說要靠獨特、差異化的產(chǎn)品打動人,消費群體選擇和溝通的方式也很重要。
“我一直想把它做成時尚有趣,代表年輕消費者的首選品牌。”楊銀芬說,“我們打算聚焦人群,只服務(wù)于挑剔和講究的人。”
在天下網(wǎng)商特約分析師狄華明(花名:賀曼)看來,對于良品鋪子這樣體量的商家,相對于樹立子品牌,先做好某個細分產(chǎn)品可能更有用。他說,在自有產(chǎn)品上,如果能圍繞“良品”這個概念深度挖掘,可以增強話語權(quán),形成品牌的差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