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家長也要
做好“加減法”
不是所有學生家長都放松下來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仍有家長在暗中焦慮,并給孩子們增加了或多或少的學科類學習任務。
13歲男生曉祥(化名),過完暑假就要上初中了,暑假一開始,父母就給他訂立了暑期學習課表: 上午8點半到10點半學習英語音標,下午3點到5點學習素描,其他時間則自行預習初中的語數(shù)外課程。父親陳先生表示,小學畢業(yè)生暑期作業(yè)少了,如果完全不安排學習時間,擔心孩子閑散在家,沉迷電視或者游戲。
何先生則打算組織幾個跟兒子學習成績差不多的同學一起學習。“不敢讓孩子完全放松,”他有著與陳先生一樣的擔心:“如果假期別人家孩子都在努力,一開學可就落后了。”何先生說,孩子年紀還小,“自律不夠只能他律來湊。”
不可否認,“雙減”政策落地,還有不少宏觀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或提升,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各方努力,需要政策的完善、評價體系的改進、觀念的轉變等等。具體到家長層面,也需有加減之道。
在整治教培行業(yè)時,有人曾提出教育領域內的“劇場效應”這一概念,直指教育焦慮是源頭。集美大學海洋文化與法律學院副教授巨東紅解讀說,現(xiàn)在很多父母是“80后”,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大多帶著比較重的成績焦慮。這樣的焦慮會不自覺地延續(xù)到子女的教育身上。“在一個情境中,這種焦慮會不自覺地帶動更多人”。
巨東紅認為,讓“雙減”政策有更好、更全面的落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焦慮要“減”。
家長越焦慮,親子關系越緊張,孩子的學業(yè)投入也越少,學業(yè)成績和情緒狀態(tài)越差。今年7月初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教育科普論壇,北京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蘇彥捷指出,無知會導致焦慮,家長必須多了解、多學習相關知識,多了解孩子成長中會出現(xiàn)的問題和挑戰(zhàn)。同時也要學點兒情緒調整的方法,比如運動、傾訴、保證睡眠等。
家庭教育能力要增。孩子在家中的自由時間多了,家庭教育的空間大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在第二屆全國教育科普論壇上,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認為,家庭教育要更加注重對孩子的價值觀教育。家庭教育不能學校化、學科化、應試化,不能把重點放在督促孩子學習知識上,而是要充分發(fā)揮家庭的獨特優(yōu)勢,充分認識價值觀教育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性,改變目前家庭在孩子的價值觀教育上還比較薄弱的現(xiàn)狀。
孩子在成長,家長也在成長,雙向互動。“雙減”之下,家長可為。
(來源:廈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