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1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林彬彬 通訊員 洪恒亮/文 楊希/漫畫)一年一度的“雙11”又來啦,騙子們也開始“活動”了,網(wǎng)購詐騙手段層出不窮,除了針對買家的騙局,詐騙分子近期又偷偷炮制出針對網(wǎng)店商家的騙局。昨日,廈門警方為此發(fā)布預警,通過典型案例向網(wǎng)店商家揭露新騙局,同時也提醒買家要提高警惕,防范“雙11”期間各類詐騙。
案例 騙子冒充“買家”忽悠賣家轉(zhuǎn)賬
11月2日,市民張女士撥打110報警稱自己遭遇了新騙局。原來,張女士是一位淘寶店家,之前有人通過淘寶旺旺聊天軟件與她聯(lián)系購物,對方以張女士的店鋪不能付款為由提供了一個鏈接給張女士,張女士點開鏈接后落入騙局。
接警員經(jīng)詢問報警人張女士得知,當天中午,有人通過淘寶旺旺聊天軟件聯(lián)系她,一開始詢問是否當天能發(fā)貨,在得到張女士肯定答復后,對方又稱“商家賬戶異常”導致買了商品無法付款。
張女士說,她的店鋪是新開的,確實沒有開通“消費者保障”功能,對于如何開通也不是特別清楚。
于是,對方發(fā)送了一個未付款成功的鏈接過來。張女士點開鏈接進入了和“客服”聊天的界面,在“客服”引導下添加了一個QQ號,并通過語音通話,在對方引導下將2000元“保證金”轉(zhuǎn)到了“客服”提供的賬號里。張女士稱由于當時比較忙,還在回復其他顧客的問題,沒有第一時間核實對方是否是真正的官方客服,等反應過來時,對方已經(jīng)把她拉黑了。此時,張女士明白自己被騙后立刻報警。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揭秘新騙術(shù) 瞄準商家意在騙取“保證金”
廈門市打擊治理電信網(wǎng)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分析,張女士遭遇的是針對網(wǎng)店商家的新騙術(shù)。騙子冒充“買家”,主動聯(lián)系受害人咨詢其在交易平臺上銷售的商品信息,謊稱要購買商品。“買家”咨詢受害人商品信息后,會告知受害人下單購買失敗,詢問受害人原因,并誘導受害人聯(lián)系“客服”處理。當受害人聯(lián)系上“客服”,咨詢“客服”交易詳情時,“客服”會詢問受害人是否是首次交易。得知是首次交易的信息后,“客服”會以受害人首次交易,需要資金擔保、商品保障或?qū)嵜J證等理由,進行第一筆資金詐騙。如不是首次交易,“客服”則告知受害人“賬戶異常無法交易,需要充值資金解除異常”或是“后臺被鎖定,需要資金走流水來驗證交易賬號”。最終,都是要騙商家交“保證金”。
提醒
“雙11”要小心這些騙局
廈門市打擊治理中心通過梳理往年的詐騙警情發(fā)現(xiàn),“雙11”期間被騙的案例還有很多。常見的騙局有冒充電商平臺以“商品缺貨退款”“質(zhì)量問題退貨”“誤操作列為VIP會員”等為由,誘騙受害人點擊不明鏈接并填寫個人銀行卡信息;冒充快遞客服以“快遞丟失破損可以理賠”為由誘騙受害人提供個人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不法分子冒充購物網(wǎng)站發(fā)送“中獎”信息,等受害人回復短信后,所謂的網(wǎng)站客服人員便以“賬戶異常”“繳納保證金”“繳納稅款”等為由,要求受害人進行轉(zhuǎn)賬,騙取錢財。
廈門警方提醒廣大市民,在“雙11”到來之際,要保持警惕,網(wǎng)購過程中,要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網(wǎng)購時要選擇有網(wǎng)上經(jīng)營資質(zhì)的商家,對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的商品應提高警惕,注意提防和甄別,小心低價誘惑的陷阱。收到自稱客服的來電,請勿輕易相信,可先到正規(guī)網(wǎng)站核實交易信息或通過正規(guī)渠道獲取官方電話核實。請勿輕易將驗證碼、銀行卡余額、銀行卡密碼等提供給陌生人,更不要按照對方指示操作;此外,有個人信息的快遞單據(jù),應先撕毀或者涂黑再丟棄,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