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跋涉采鼠曲草

制作鼠曲粿,是一件頗費功夫的事情,首先得上山采鼠曲草。老人們說,這活太苦,年輕人都干不了。因為做鼠曲粿的人少,以至于連賣草的人都找不到,偶爾找到了,一斤要80元。這對一生勤儉的她們來說,還不如自己出馬呢。于是幾位花甲老人,帶上干糧,包上一輛車,一整天都跟著她們,她們上哪座山,車就開到哪座山。
廈門集美區(qū)頂許寨內(nèi)村民 張亞美:
最開始是去漳州長泰采草,包車一人60元。后來長泰采沒了,現(xiàn)在就到漳州平和去采,一個人120元一天,五個人就600元,有時候采的草都不夠車費,可能還要爬到很高很高的山上去。
廈門集美區(qū)頂許寨內(nèi)村民 許清秀:
一年就只能摘一次鼠曲草,其它時間都不行。
張亞美和許清秀是幾十年的老朋友
兩個人從好鄰居到好親家
一起上山采草也已經(jīng)十幾年
別看她們都已快70歲,干勁可比年輕人還足
棒槌起落“砸”面團
經(jīng)過暴曬、清洗過后,鼠曲草需要放到高壓鍋里熬煮,然后加糖打碎,制成鼠曲草泥,再和糯米粉混合,揉成草綠色的糯米團。把鼠曲草泥和糯米粉混合是個力氣活,老人們默契地在同一個面盆里揉搓著面團,談笑間,面團的青綠色慢慢變得均勻而明顯,面團也有了粘性和韌性。
院子的角落,有一個大石臼,老人們把揉好的面團倒入石臼,掄起木錘子就往石臼里砸,幾個好姐妹輪流來。隨著棒槌的起起落落,面團變得更加光滑細膩,老人們說,鼠曲粿好不好吃,就看這一"舂"。
廈門集美區(qū)頂許寨內(nèi)村民 張亞美:
我們就是吃過覺得好吃,就想說我們自己來做。其它地方流傳過來的鼠曲粿10斤米才放4斤糖,我們放6斤,就比較甜比較好吃。咸的餡放入花生,還加蒜頭,味道稍微重一點,皮是甜的,這樣就好吃。
分工合作包鼠曲粿
接下來就開始包鼠曲粿,大家分工合作,特別像一場接力跑。青黑色的面團,首先送到張亞美的身邊,她在面團上掏個窩,倒入一勺子花生仁,再捏好。左手手掌跟抹點油,雙手搓兩下,就包好了。
陳麗云和許清秀要負責印龜印,她們把包好的鼠曲粿在龜印上壓平,成型,再在表面抹上花生油,防止黏粘,倒入一張五指寬的香蕉葉上;陳玉英一把接過來,沿著鼠曲粿的邊沿,剪出香蕉葉的形狀,再小心地放入蒸籠里。
最年輕的許麗春負責把鼠曲粿蒸熟,大火猛攻八九分鐘就蒸好了,再把蒸熟的鼠曲粿一個個拿出來,攤在桌子上放涼。許麗春說,涼的鼠曲粿更Q更好吃,咬上一口,就可以同時品味到鼠曲草的清香和糯米的綿軟,加上花生的香脆顆粒感,各種食材同時滑入口中,真是一種難以比擬的美味。
廈門集美區(qū)頂許寨內(nèi)村民 許清秀:
清明節(jié)時我們每個人有的做10斤、15斤、20斤,大家合在一起做,都感覺很有趣很愛做。一起比較熱鬧,也比較好玩。
在閩南
鼠曲粿也稱“清明粿”
它呈綠色,避開了象征喜慶的紅色
是用來拜祭祖先最樸實
也最莊重的供品
鼠曲粿印上龜形,則與閩臺地區(qū)的龜崇拜有關(guān)。因龜?shù)膲勖L,又是古代“四靈”之一,因此百姓們把龜當做神物來崇拜。在祭拜祖先的供品上印上龜印,是對祖先的敬奉,更是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的美好祈愿。

7
來源:天下集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