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紀念甲骨文發(fā)現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10月18日攝)。 10月18日,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的甲骨文迎來了發(fā)現120周年的紀念時刻。200多名中外學者齊聚一堂,回顧甲骨文發(fā)現歷程,并就甲骨文字考釋、甲骨文與殷商史研究、甲骨學研究等進行學術研討。 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甲骨文發(fā)現120年來,經過數代學者不斷進取,甲骨學已經發(fā)展成一個國際性學科,研究者遍布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成為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在中國學術史、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的發(fā)現直接導致殷墟的發(fā)現和中國科學考古的誕生。”中國考古學會會長王巍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表示,甲骨學的“絕學學科扶持計劃”正在實施,要多學科融合研究,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突破甲骨學研究的瓶頸,使甲骨文研究呈現更加興盛的局面。
開幕式后,參會學者參觀了“紀念甲骨文發(fā)現120周年全國甲骨文書法篆刻展”,考察了“傳承基因·書寫文明——120名書法家現場書寫甲骨文特色活動”。
據悉,此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是甲骨文發(fā)現12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之一,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部等多部門主辦。此外,系列活動還將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紀念甲骨文發(fā)現120周年座談會,在國家博物館舉辦“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記者桂娟、韓朝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