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拔
由于意義重大,日本年號的每一個字選擇都非常講究。
根據(jù)日本1979年頒布的《元號法》,如果天皇退位,年號也必須改變。按照日本政府規(guī)定的年號選定程序,日本首相需要欽點數(shù)名精通中國史、中國古典文學和日本古典文學等領域的學者,讓他們提出兩到五個新年號作為候選方案。
此次選出來的字要遵循6個條件:
1.使用常用漢字
2.每個字最多12-15個筆畫
3.第一個字的拼音不能使“MTSH”
4.盡量避開民間預想的年號名稱
5.不要用經常作為人名的漢字
6.不要使用與大企業(yè)相同的名字
備選方案出來后,經過參眾兩院的商量,最后由內閣會議決定“勝出”方案。
過門關節(jié)在于,不管法律規(guī)定得多細,最后都由有內閣決定,內閣由誰決定呢,當然是首相本人。
從以往年號產生過程看,人為因素很大。在上世紀80年代末選定取代“昭和”的新年號時,日本政府委托東洋史、中國哲學、文學專家以及著名陰陽學者(陰陽師)等人參與選定。最后提出了“平成”、“修文”和“正化”三個方案。
當年具體負責操作的內閣審議室室長回憶,在懇談會上,因為“昭和”的讀音開頭是S,而正化、修文的讀音也是S,他就誘導懇談會的8個專家選擇“平成”。這個操作過程都是可以公開拿出來說的,而這個人不過是個負責實務的小官而已。
到首相這個級別,可想而知個人因素有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