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數(shù)千年中華文明,孕育了意蘊豐贍的史詩。其中一部誕生于西藏雪域高原的史詩,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入選聯(lián)合國“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與蒙古族《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瑪納斯》并稱為中國三大英雄史詩,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是迄今為止人類所擁有的篇幅最長、內(nèi)容最浩瀚的“活”史詩——它就是“格薩爾”史詩。
什么樣的故事能傳唱千年?
傳說中,許久許久以前,妖魔縱橫,天災(zāi)人禍遍及雪域,黎民百姓慘遭禍殃。天界神佛為了拯救苦難中的黎民百姓,派神子覺如到雪域之邦。
覺如降臨人間,自幼在困苦中長大,童年歷經(jīng)磨難,以天賜神力和眾神幫助,不斷降妖伏魔,為民除害。

動畫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賽馬大會畫面
少年時期,在部落以王位和美女珠牡為賭注的賽馬大會上,他戰(zhàn)勝了陰險狠毒的叔叔和嶺國眾將領(lǐng),一舉奪魁,登上了嶺國國王的寶座,成為格薩爾王,開始了他懲惡揚善、造福百姓、征戰(zhàn)四方的歷程。覺如打敗了入侵嶺國的北方妖魔,戰(zhàn)勝了霍爾部落的白帳王、姜國的薩丹王、門國的辛赤王等,先后降伏了幾十個“宗”(古代藏族地區(qū)的部落、城堡和小邦國),統(tǒng)一了青藏高原。
黑暗不永,光明終至,以正義戰(zhàn)勝邪惡,是深受苦難的人民的期盼。
歷經(jīng)艱辛,百折不撓,用奮斗搏來幸福,契合努力生活的人們的心聲。
當格薩爾王完成了在人間降伏妖魔、扶助弱小、懲冶強暴、安定三界的使命后,與母親和妻子一同重返天界。

在慶祝昌都解放70周年專場文藝晚會上拍攝的舞蹈《嶺·格薩爾王》。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格薩爾王傳》這部英雄史詩,熱情謳歌了主人公一生不畏強暴、不怕艱難險阻,以驚人的毅力和神力降妖伏魔、除暴安良、維護公理、消除苦難、造福百姓的英雄業(yè)績;他為人間祛不平、為社會弘正義的主題思想積極、健康、鮮明,就像一根紅線,貫穿整部史詩。
正因為《格薩爾王傳》反映了民間疾苦,表達了人民心聲,給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以藏族為代表的各族同胞中引起強烈共鳴。這也是這部古老的史詩世代相傳,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