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饕品評外賣之最
盒子菜是不少京城老饕的心頭好,唐魯孫等美食家對京城盒子菜多有品評,認為花色最齊全,貨色最細膩,首推北城煙袋斜街的慶云齋,不但口味醇正,而且刀工精細,一揭盒蓋就覺得色香味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除了北城的慶云齋外,東城以八面槽的寶華齋最有名,連久居北京的歐美人士都會到寶華齋叫個盒子菜吃,西城以西單牌樓的泰和坊、天福最出色。老北京人沒有不知道天福醬肘子特別爛而入味的,南城的便宜坊除了燒鴨子外,盒子菜也不錯。
晉寶齋據(jù)說是北京最古老的醬肘子鋪,他家的盒子,漆盒尺寸比一般的盒子大而且高,式樣典雅,菜格九份,畫的都是邊塞風光,無垠大漠、調(diào)鷹縱犬、馳馬射箭,跟一般盒子上的龍紋鳳彩、福壽吉祥完全大異其趣。
晉寶齋靠近張之洞的別墅,每年正月他家有文酒之會,假如最后菜不夠吃,總是讓晉寶齋送個盒子菜來吃春餅。晉寶齋的東家叫伊克楞克,蒙古人,最初他家的盒子菜材料全是牛羊肉,是北京城獨一份兒牛羊肉的盒子菜,后來入鄉(xiāng)隨俗,慢慢改得跟一般盒子菜的花色差不多了。
京城盒子鋪有一道名菜熏雁翅(就是熏大排骨),本來是西單天福醬肘子鋪最拿手,晉寶齋的熏雁翅則別具一格,是內(nèi)掌柜的特制品,熏得火候味道咸淡都恰到好處。他家賣的叫拆碎熏雁翅,不知是哪位前人留下的規(guī)矩,熏雁翅不能上盒子菜,所以他家熏雁翅,均是用盤子裝好另上,后來索性變成他家的敬菜了。熏雁翅上桌大家總是吃一半留一半,拿到廚房加豆嘴黃醬一炒,等吃完餅,當粥菜,就玉米糝粥來吃,翠豆紅絲,色鮮味美,堪稱一絕。
據(jù)當年北平的美食家品評,“醬小蛤蟆”,天福推第一;打磨廠蘭芝齋的醬小肚味醇質(zhì)爛入口即融,為別家所不及;舊鼓樓大街寶元齋素食香腸爽口不膩,佐粥最妙;六芳齋是南京人開的,有南京小肚、琵琶鴨子,盒子菜的菜樣增加到17樣,有臉有脯,魚蝦并陳,酒飯兩宜,簡直是一桌南北交融的合菜了。
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盒子菜,烤鴨也是外賣的主力。梁實秋的文章中就提到叫烤鴨,“除了專門賣鴨的餐館如全聚德之外,是由便宜坊(即醬肘子鋪)發(fā)售的。在館子里亦可吃烤鴨,自從宣外的老便宜坊關(guān)張以后,要以東城的金魚胡同口的寶華春為后起之秀。在家里打一個電話,寶華春就會派一個小利巴,用保溫的鉛鐵桶送來一只才出爐的燒鴨,油淋淋的,燙手熱的。附帶著他還管代蒸荷葉餅蔥醬之類。他在席旁小桌上當眾片鴨,手藝不錯,講究片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隨后一盤瘦肉,最后是鴨頭鴨尖,大功告成。主人高興,賞錢兩吊,小利巴歡天喜地稱謝而去。”
很多人感嘆,像梁秋實和唐魯孫筆下的那種吃法,即使在夢中也找不到了!隨著人才的流失和技藝失傳,北京的盒子菜恐怕已經(jīng)成為歷史名詞了。但是,那時商家精益求精,童叟無欺的態(tài)度,以及精美環(huán)保的送餐器具,恐怕都是今天的外賣行業(yè)需要借鑒學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