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各樣傳統(tǒng)的文化表演越來越受歡迎,人們在其中不但體味著過年的熱鬧,也體味著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
和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國人相信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也相信人與周天萬類的同情同理。著名民俗學(xué)家高巍表示,禮儀之大,不應(yīng)該成為約束,而應(yīng)該成為風(fēng)尚,使人自愿遵行,移風(fēng)易俗,而非通過強力的約束讓人遵守禮儀。禮儀,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氣質(zhì)。
遲來的禮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在初三這一天不出門不交際,有另外一些人,他們恰恰在初三出門,拜見長輩、回娘家、走親戚。這些人一般都是出于客觀原因,無法早回家、早出門的人,或者是道路阻隔沒能及時趕回家,或者是工作太忙無法在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抽身,他們在初三這一天,可以補行之前錯過的禮節(jié)。
中國文化中有禮,也有權(quán),禮者,理也,理應(yīng)如此,權(quán)者,變也,特殊情況下,也能行權(quán)變之策,這是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所致。在北京,初三也被稱為“三姑三”,意思是出嫁的姑娘可以帶著一家人回娘家。
高巍說:“不能按照普遍的習(xí)俗進行交際的人們,他們在初三補上,去做初一的事情、初二的事情,依然合乎禮儀,依然可以被人們接受。也就是說,正月初三,一般人不出門,但對于有特殊情況的人來說,則是一個補救的機會。中國人講禮儀,但中國人并不拘泥于禮儀,不會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
老鼠娶親
正月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這一天老北京人的習(xí)俗是晚上早睡,讓出空間讓老鼠舉行婚禮。同時在屋里犄角旮旯的地方撒上谷子鹽粒,慶賀老鼠結(jié)婚,供老鼠享用,意為與“老鼠分錢”。
高巍介紹說:“生活中,老鼠給人帶來很多危害,它嗑衣服、嗑書、嗑家具。但古人并不對老鼠趕盡殺絕,而是希望達到一種互不干擾的,甚至共存的狀態(tài)。只要引導(dǎo)老鼠不對人造成傷害就可以,這是一種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狀態(tài)。同時,老鼠的生育能力很強,人們在初三為老鼠成親慶賀,又有借老鼠的光,希望新的一年家中人丁興旺、六畜興旺等。老北京時代,家里的達人們往往會在這一天勸孩子早睡,并在家里到處撒上谷子。孩子們躺在床上,靜聽老鼠滿地亂跑的聲音、拖走鞋子的聲音,第二天早晨起來,到處找鞋,也格外有一份特別的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