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黨外人士按黨的規(guī)矩辦”
1969年6月,蔣經國終于承擔起全面管理政府的正式領導角色。蔣介石提名他為“行政院副院長”。
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國民黨內許多強硬派人士認為,在臺北政府越來越孤立之下,國民黨更得加緊掌控,不能對要求民權的聲音稍有讓步。但在蔣經國為首的改革派來看,世局發(fā)展多艱,臺灣內部情況變化,更需要漸進,有控制地擴大政治參與,不但可以鞏固島內的統(tǒng)治,還能以一種民主自由的形象,重新塑造在臺灣的“勢”,唯有如此,才能扭轉乾坤。這一年,蔣經國任命李煥出任國民黨省黨部主任委員推動改革。國民黨內改革派的長期目標是使國民黨成為全民的、民主的政治組織,這一改革進程涉及吸納更多臺灣人進入國民黨領導階層,同時審慎、小心地培養(yǎng)與控制溫和的在野勢力之成長。
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1969年,全島舉辦了一次干凈的縣、市級選舉,省議會71席議員,國民黨贏得61席;15個縣長席次,國民黨候選人當選了14席。黨外人士贏得了高雄、臺中和新竹的市長。反對派掌控了臺灣4大都市中的3個。
雖然在私底下這些新當選的黨外市長痛批國民黨掌控一切的制度,可是一就職他們就專注行政管理與建設開發(fā),以及培養(yǎng)自身勢力。此時,不論他們多么仇恨國民黨,還是按照國民黨的游戲規(guī)則辦事。
這年12月,臺灣舉行3年前就答應的“立法院”增額選舉。蔣經國允許各候選人史無前例地抨擊政府,黨外候選人“郭大炮”郭國基和黃信介甚至要求直接民選臺灣省長,結束戒嚴統(tǒng)治。郭國基和黃信介都當選“立法委員”,這表明“立法院”里首次出現(xiàn)兩位真正的反對黨人士。
國民黨首次公開預算
1971年1月,《大學雜志》發(fā)表了劉福增、張紹文、陳鼓應聯(lián)名發(fā)表的《給蔣經國先生的信》,呼吁“政治革新”。為了警告青年知識分子不要有太高的政治期望,蔣經國3月間下令逮捕了著名的外省籍異議分子李敖。異議人士并沒有因此就退縮,10月,《大學雜志》再發(fā)表《國是錚言》,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張。文章尖銳批評道:“20幾年來,我們始終在維持著一個龐大、衰老而且與廣泛大眾完全脫節(jié)卻以民意為名的特權集團”, 這幾乎觸及到了國民黨統(tǒng)治的底線。蔣經國并沒有彈壓取締,反而邀請《大學雜志》主要成員參加座談會。他在會中聽取這群知識分子的意見,宣稱,“青年應該多講話,多關心國是”。
蔣經國經過37年的歷練之后,決定正式出面管事,蔣介石當然支持。1972年5月26日,立法院通過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
【環(huán)球網報道 記者 查希】“中國,謝謝!”世界前足球先生、利比里亞新任總統(tǒng)喬治·維阿22日正式宣誓就職并發(fā)表演講,他在提到中國時發(fā)出上述感慨。 提到維阿,中國以及世界各國球迷并不陌生,他曾有三個頭銜——歐洲足球先生、非洲足球先生、世界足球先生。而2018年1月22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