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元宵佳節(jié),武漢“封城”的第十七天。
這個夜晚,家住常青花園五小區(qū)的廖女士煮了一碗湯圓,心中升起裊裊暖意。
這份暖意,不只是來自湯圓,更來自送湯圓的人——與她相識不過4天的順豐同城急送小哥程楠。
四天前,這位已經(jīng)懷孕37周的待產(chǎn)孕婦,因為連日腹痛無法自主行動,而向前一天給她送過外賣的順豐同城急送小哥程楠發(fā)出了求助。
這個時候的武漢,街道空空如也。在零星可見的行人以外,最多的便是不言“撤退”的外賣員,逆向而行。
33歲的程楠就是其中的一個。在給廖女士送過外賣的第二天上午,他接到了求助電話。
疫區(qū)里的“跑腿”騎士
程楠是順豐同城急送常青站點的騎士,駐店為必勝客送外賣。
2月4日,地鐵2號線常青花園站旁的必勝客開店,程楠在下午2點左右,接到了后來對他來說,新年里最特殊的一單。
封城之后,武漢的外賣訂單并沒有減少太多,自我封宅的人們,需要外賣員穿梭空蕩的城市來送餐。
“很平常的一個訂單,連備注都沒有。”程楠甚至記不起這一單點了些什么。

每天奔波在路上的程楠
來到常青花園五小區(qū)十八棟的房間門口后,程楠將餐盒慢慢取出,在順豐同城急送專配的送餐保溫箱上噴了一下酒精,才將餐盒放了上去,向后退到距門兩米多的地方,撥打了點餐人廖女士的電話。
“您好,您點的外賣到門口了,可以開門取餐。”這是武漢抗擊疫情非常時期里,武漢外賣的“無接觸送餐”模式。
廖女士開門取過餐,兩人甚至沒有任何眼神接觸,程楠就完成這一次普通的送餐。
然而,第二天早上9點剛過,程楠就在將醒未醒時,接到了廖女士的電話。
“你們順豐同城急送可以跑腿嗎?我有些東西急需要買一下。”面對這樣的需求,并未涉及這項業(yè)務(wù)的程楠非常自然地告訴她,武漢暫未開通跑腿業(yè)務(wù)。
可是,廖女士并沒有掛電話的意思,在沉默了一兩秒種之后,向程楠發(fā)出了求助:“我懷孕快37周了,這兩天肚子特別痛,下不了地走路,社區(qū)可能太忙,一下子找不到人。請幫幫我,實在沒辦法了。”
聽到這么一說,程楠立馬清醒了過來。經(jīng)過溝通,他知道了電話另一端那位孕婦有多難:從安徽嫁到武漢,丈夫在1月23日武漢封城之前到外地看望親戚,一直無法回來。唯一的親人小姑子又因為出現(xiàn)肺炎癥狀而被隔離,如今進入待產(chǎn),家里卻只有自己一個人,還有很多嬰兒用品和生活物資需要買,而身邊無人照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