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炳教(右)為年輕輔警講解抓捕要領。通訊員 于魯川 攝
臺海網(wǎng)3月1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在翔安公安分局,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的身影時常淹沒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雖然你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他們卻時時刻刻守護著我們的平安,這支隊伍就是刑偵大隊便衣隊。
這支只有10人的便衣隊里,一位年齡最大的隊員就是便衣隊隊長陳炳教。入警21年的他處事沉穩(wěn),已然成為抓捕、看押、踩點、摸排工作的老手。雖然是一名平凡的輔警,但他為了心中的使命,經(jīng)常在外執(zhí)行任務,有時十多天不能回家,不知疲倦地死死盯在伏擊守候點,甚至傷痕累累。不穿警服的他是犯罪分子的克星,更像大隱于市的俠客,時刻把人民的安危放在心中。
攜風油精辣椒提神

入警21年,陳炳教(右二)已成抓捕老手。
今年44歲的陳炳教看起來比同齡人老成,這與他平時工作常要頂烈日、餓肚子、抗疲勞有關。
“下午還要出任務,我身上會隨身攜帶點提神‘神器’。”話音未落,陳炳教就從衣兜內掏出了風油精和干辣椒。雖然不能吃辣,但每次需要連夜工作、開車困的時候,他總會掏出干辣椒嚼一嚼。他說,辣椒提神效果不錯,每次都能管兩個多小時呢。
“為了24小時不間斷蹲守盯梢,即使夜晚遭遇蚊叮蟲咬、瞌睡來襲,我們也嚴格遵守工作紀律。”陳炳教說,餓了以面包、方便面充饑,困了用風油精、辣椒提神,這是每個奮戰(zhàn)一線的便衣輔警的真實寫照。
隨時“變裝”潛行街頭
作為刑偵大隊便衣隊隊長,陳炳教少不了要潛伏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扮演各種角色,伺機而動,抓捕違法犯罪人員。
去年5月,陳炳教就曾扮演摩的師傅,并成功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藏身點。“這名犯罪嫌疑人涉嫌故意傷害罪,但我們一直找不到他的藏身處。”陳炳教說,他們細致調查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后,發(fā)現(xiàn)其曾在一固定區(qū)域搭乘過兩次摩的。陳炳教立即想到,可以扮成摩的師傅蹲守幾日看看。很快,他跟朋友借了輛摩托車,在嫌疑人出沒的區(qū)域蹲守了五天。
“因為嫌疑人不是每天都會出門,而干我們這行最忌諱打草驚蛇,所以得有耐心。”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一天下午5點多,犯罪嫌疑人又出現(xiàn)了。他向陳炳教招了招手,說要去東山路路口。提前學過“行話”的陳炳教立即上前,談攏價格后驅車前往目的地,最終順利抓獲這名犯罪嫌疑人。
眼珠受傷抓捕不停

經(jīng)驗豐富的陳炳教向年輕輔警傳授自己的“老手藝”。
刑警的工作特性決定了時刻都會有危險與不確定性,陳炳教就有過意外受傷的經(jīng)歷。
2018年11月13日晚,陳炳教根據(jù)指令帶領幾名隊員前往翔安馬巷某小區(qū)附近抓網(wǎng)上逃犯。在蹲守觀察的過程中,陳炳教突然被飛來的一塊玻璃碎片劃傷右眼,當場鮮血直流。他忍著劇痛詳細做了伏擊守候的工作安排,在附近小診所作了簡單包扎后,立刻返回伏擊點堅守崗位,并順利將網(wǎng)上逃犯陳某抓獲。
“第二天傷口起了膿包,領導知道后趕緊讓我去醫(yī)院。”陳炳教記得,當時他被診斷為右眼眼角膜破損、眼珠劃傷,住院治療了三天。“確實有點后怕,如果沒有及時治療,可能就永遠失明了。”回憶此事,陳炳教說的話并不多,但不難想象,當時若沒有硬核擔當和使命感,他又如何能忍受著眼珠破損的疼痛順利完成抓捕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