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岳 →康偉年夜飯從“今年”吃到“明年”
43歲的康偉,2015年最后一天來到廈門,“這個工程開工我就過來了,負(fù)責(zé)施工物料的管理。”他始終盡職盡責(zé)。
因為工作性質(zhì)特殊,康偉常年在外地,回老家的時間很少。一個人在外多年,工作之余有時也很懷念家鄉(xiāng)。
在他的記憶中,老家在過年前活動就很豐富,“親戚朋友輪流做東請客,今天到這家聚餐,明天到那家聚餐,大家都開心得不得了”。除夕夜,家家都會做一大桌好吃的,香腸、臘肉這些都有,魚更不可缺少,寓意“年年有余”。一大家人圍坐在屋里,吃飯聊天,要從“今年”吃到“明年”,寓意好彩頭。到了初一初二,就要走親訪友,提上一點糖、面、酒去看望長輩。
這幾年,他都把老婆小孩接來廈門過年,在單位食堂吃年夜飯,一家人逛逛廈門的旅游景點。“四川那邊冬天冷颼颼的,還是廈門暖和,我一直想把我父母接過來過年,不過他們年紀(jì)大了,不愛動,不肯出來。”今年過年,康偉仍然沒法回家過年,他已經(jīng)打算好,帶上老婆小孩去走走健康步道,逛逛周邊的公園。
山西晉城 郭曉濤
過年新時尚,一家人看電影
27歲的山西女孩郭曉濤,來廈門快四年了,她負(fù)責(zé)人力資源方面的工作,性格好、細(xì)心,很受同事喜愛。
提起老家的美食,郭曉濤如數(shù)家珍,“山西最有名的是面食,過年我們會蒸花饃,炸各種各樣的丸子,有紅薯的,有豆腐的。還要包餃子,豬肉餡、羊肉餡,都特別好吃。”年夜飯要吃餃子,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到了中午,一家人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和叔叔伯伯們一起吃個熱熱鬧鬧的團圓飯。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掛燈棚,小伙伴們就呼朋喚友一起去街上吃小吃,逛大街,夜深了才回家睡覺。這幾年,曉濤家又有了新“時尚”——初一晚上,一家人去看電影。
雖然沒有在廈門過過年,但曉濤對廈門印象特別好,“廈門很舒服,環(huán)境好,冬天暖和,去年我家人過來玩,今年打算再讓他們過來”。這里也是曉濤的“福地”,在廈門工作這幾年,她和單位的安全員云洋相識相愛了,兩人今年準(zhǔn)備完婚。對于未來的生活,她充滿期待。
重慶璧山 →曾垂剛年夜飯剩一點“年年有余”
2016年曾垂剛來到廈門,在過海通道工程項目里負(fù)責(zé)工地車輛的指揮。“隧道每開挖一步,都要有車輛,為了不讓隧道打偏,我們要用旋轉(zhuǎn)儀指揮車輛,我們就像是隧道的眼睛一樣。”曾垂剛說,自1988年參加工作,基本上都在外地奔波,偶爾才回老家一趟,好在妻子也在同一個工地上班,小孩則已在成都就業(yè)。
在外工作多年,仍然難忘的是家鄉(xiāng)的年味。“我們老家過年都要殺豬、灌香腸、做臘肉。”說起老家過年的習(xí)俗,曾垂剛?cè)鐢?shù)家珍,“大年初一早上吃湯圓,初二吃面條,走親訪友,家家戶戶都有花生、糖果,誰去都會塞上一大把。”年夜飯很豐盛,有豬頭,還有各種炒菜,“吃年夜飯的時候,不能全部吃光,要剩一點,留到大年初一,這叫‘年年有余’”。
在他的老家,還有傳統(tǒng)民間文化藝術(shù)的花船表演,大年初一那天,表演者會提著花船到家家戶戶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收到祝福的主人則報以紅包、糖果等。
這幾年,曾垂剛和妻子都在廈門過年,“我們逛公園,逛南普陀、廈大、鼓浪嶼,今年打算到健康步道走一走,還要到會展中心看煙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