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鐘宅愚公”故事如何搬上銀幕
  首映的公益微電影《那年冬天》,由新銳導演李新柏執(zhí)導,就是取材于本次微電影大賽大學生創(chuàng)作的劇本《暖冬》。參與微電影《那年冬天》的演員都是通過本次活動公開選拔的非專業(yè)的草根演員,影片取景于有“福建最美的鄉(xiāng)村”之稱的翔安區(qū)新店鎮(zhèn)呂塘村。這些元素構成了“鐘宅愚公”故事搬上銀幕諸多亮點。
電影取材于廈門“鐘宅愚公”老鐘的故事,該故事曾經(jīng)由本報做過報道。就讀于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黃蓉把它改寫成劇本。故事講述十六歲的趙亮從小生活在鐘宅,因父母外出務工失去聯(lián)系而無法落戶上學,終日游手好閑、為非作歹。年過五旬、維護村子治安重任的鐘根成通過自身行動感化趙亮,最終將這個叛逆的少年拉回正軌。
參與微電影《那年冬天》的演員抱著滿腔熱情,志愿參與電影的拍攝,像本報曾報道的紅酒莊老板林秀華、售樓小姐韓建萍,分別在劇中扮演大學生、小學老師的角色,廈門長城寬帶的江旭榮扮演老鐘的角色,而趙亮的角色則由廈門章家施的美發(fā)師擔任。
通過短短兩天拍攝,最后制作成長約20分鐘的影片,充分展現(xiàn)了廈門人文之美。
導演自評
 李新柏(微電影《那年冬天》執(zhí)行導演):
 我給自己60分
  這次微電影的拍攝日程非常趕,一天時間敲定角色,一天時間取景拍攝,制作完畢前后耗時不到一周。其間也遇到不少困難,演員都是毫無表演經(jīng)驗的草根市民,拍攝取景都必須現(xiàn)場協(xié)調。這只能算是我的一份“作業(yè)”,如果滿分是100分,我給自己小及格,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