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風傳媒網站10月22日刊登文章指出,美國對臺灣課征“暫時性”關稅近3個月,島內傳統(tǒng)產業(yè)哀鴻遍野之際,賴清德刻意賣關子,透露“近日應該會有好進展”,吊足臺灣民眾胃口,照樣還是黑箱不透明,但其背負的代價已由蕭美琴脫口說出,就是“半導體生態(tài)系”(“生態(tài)系”意指完整產業(yè)鏈)赴美國。臺灣民眾最想聽到的“弦外之音”是:我們要被割掉多少肉?
臺灣地區(qū)副領導人蕭美琴日前接受外媒專訪提出“半導體生態(tài)系”,稱臺灣已承諾在美投資芯片產業(yè),赴美的不僅是臺積電,還包括半導體生態(tài)系,像是供貨商、芯片制造商等。蕭美琴所說的“半導體生態(tài)系”,是繼臺當局行政管理機構副負責人鄭麗君的“類科學園區(qū)”之后,最接近“臺積電變美積電”的官宣說法。
然而,負責經貿政策規(guī)劃的“國發(fā)會”主委葉俊顯竟說是“看到訪問后才知道”。更離譜的是,還說“國發(fā)會”只是幕僚單位,沒有直接參與對美談判。臺美談判都已5次會面,無數次視頻會議,進行了這么長時間,連“國發(fā)會”都被談判團隊蒙在鼓里?
當時特朗普揚言課征“對等關稅”,鄭麗君飛赴華盛頓展開談判,但當局與業(yè)界宛若平行時空,直到白宮官網揭牌征收“20%+N”重稅,業(yè)者才發(fā)現遭美方重拳。鄭麗君一再強調“絕對沒有黑箱”,但關鍵是臺灣獻上了哪些貢品,依然諱莫如深,民眾疑惑絲毫未解。
現在不只是臺積電,整個“山脈”都要被搬到美國?臺當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卓榮泰說:“山在臺灣,臺灣就是山,沒有人移得走。”話雖如此,沒人移得走,但卻可能被掏空,挖到剩如“半屏山”。
賴清德對關稅貿易一竅不通,卻要跟特朗普玩“雙贏”的游戲,又說“絕不會犧牲任何產業(yè)”,最近他訪視深陷關稅重災區(qū)的臺中工具機業(yè)時,又說了一個新梗:臺灣跟美國關稅談判“沒有涉及匯率”。這算是談判籌碼嗎?這絕不容讓步的“底線”,賴清德居然還自鳴得意。奇怪的是,新臺幣幾個月來一度狂升,臺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構未有實質作為,現在卻向民眾拍胸擔保“沒談匯率”,根本是凸顯治理無能。
其次,賴清德避重就輕地稱,“20%+N”關稅要再降低,而且不疊加。然而,臺灣銷往美國的產品,已因新臺幣瘋狂升值而飽受沖擊。一方面是傳統(tǒng)產業(yè),關稅高于毛利率,產業(yè)已被完全封殺,無薪假寒潮勁襲;另一方面是科技產業(yè),準備成為蕭美琴所謂“半導體生態(tài)系”集體赴美,群山上籠罩陰霾,揮之不去。
賴當局把臺積電這一大堆籌碼未談先送,談判還沒開始就承諾要投資和購買阿拉斯加天然氣。未來又將開放哪些市場?花大錢買品質堪憂的客機、畜產和軍武?還要開放美規(guī)車進口零關稅、全面開放美豬,交換取消疊加稅率嗎?或者要被勒索交出半導體關鍵技術?
臺灣中部工具機等傳統(tǒng)產業(yè)愁云慘霧,賴清德卻依然“從從容容、游刃有余”,無視中小企業(yè)主已然“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蕭美琴不愧是“美國琴”,力推“生態(tài)系”赴美,交換美國降低關稅,當局還藏了多少未揭露的黑箱條件?
這個團隊為何至今仍用蠻橫的嘴臉,以簽了“保密協(xié)議”為由,對談判內容諱莫如深?為何一味只想著向美國輸血,不惜讓臺灣割肉,也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當局不說清楚美國關稅對臺灣的沖擊,納稅的民眾豈能不憤怒!
來源:參考消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