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服務員提前為客人分好餐食。 陳立新 攝
實驗
“非公筷組”PK“公筷組”
菌落總數(shù)最多相差26倍
日前,市食安辦做了一個關于公筷共勺的“廈門版”實驗,并錄制了視頻。此次發(fā)布會也公布了此次實驗得出的對比數(shù)據(jù)。
實驗選取了涼拌黃瓜,干鍋包菜,醬油水海鱸魚等8道菜。8道菜品制作完成,實驗正式開始。來自市食安辦的志愿者隊伍中的8名實驗人員分成了公筷組和非公筷組,分別開始試吃。為了保證實驗人員健康,非公筷組人員都取得健康證。
試吃結束后,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工作人員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了8份菜品的取樣,再通過冷鏈運送到實驗室,檢測樣品中的菌落總數(shù)。48小時后,實驗結果出爐:公筷組人員用餐后,鍋包菜、炒土豆絲、炒河粉、清蒸金鯧魚、巴東醬牛肉的菌落總數(shù)分別是不到10、10、40、65、10;而非公筷組人員用餐后,這幾道菜品的菌落總數(shù)則分別高達260、170、90、150、55。兩組對比數(shù)據(jù),最多相差26倍多。
實驗證明,“分餐制”能避免共同用餐時客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減少對菜品的污染,從而降低病從口入的風險,特別是降低胃幽門螺旋桿菌,甲肝病毒等食源性病原體的傳播。
(文/圖 記者 高金環(huán) 通訊員 韓嵩松 圖/陳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