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單】
●廈門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安業(yè)民烈士墓、中山公園紀念碑、華僑博物院主樓、集美學村海通樓、集美學村科學館南樓、松山小學舊址、同民安關(guān)隘、禾山石佛塔、十二龍?zhí)妒?、同安鐘樓、五顯第一溪橋、大華飯店舊址、大千旅社舊址、廈大大旅社舊址、同英布店舊址、興亞院廈門聯(lián)絡部舊址、慶讓堂
●廈門市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石潯總兵衙

華僑博物院主樓是嘉庚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華僑博物院 供圖)
臺海網(wǎng)4月15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廈門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名單及保護范圍日前公布,明確了18處保護對象。至此,廈門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數(shù)量增至96處,涉臺文物古跡數(shù)量達到89處。
記者從市文旅局了解到,這18處保護對象時代跨度長、涵蓋范圍廣。既有南宋石刻,也有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烈士墓。既囊括了革命文物、嘉庚建筑、見證近現(xiàn)代廈門繁華生活的飯店旅社,也有兩岸同根的重要物證——涉臺文物古跡。
石潯總兵衙
成為涉臺文物古跡
此次公布的名單中,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7處,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有1處。從歷史沿革看,這18處保護對象距今最久的是十二龍?zhí)妒?。早在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出任同安縣主簿時,就在此題寫楷書“仙苑”二字。此外還有明代禾山石佛塔、明代五顯第一溪橋、清朝同民安關(guān)隘等古建筑。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在此次公布名單中占多數(shù),達13處。
從涵蓋范圍看,這18處公布對象中,革命文物有5處,分別是安業(yè)民烈士墓、松山小學舊址、廈大大旅社舊址、同安鐘樓以及興亞院廈門聯(lián)絡部舊址。革命文物的成規(guī)模入選,有利于廈門市進一步加強革命文物價值的挖掘,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嘉庚建筑也有3處,分別是華僑博物院主樓、集美學村海通樓和集美學村科學館南樓。嘉庚建筑的閩南式屋頂、西洋式屋身,彰顯著廈門的多元文化氣質(zhì),是廈門獨特的形象名片之一。同英布店舊址、大華飯店舊址、大千旅社舊址的入選,則是近現(xiàn)代廈門繁華生活的見證,是廈門人共同的記憶符號。
此次公布的涉臺文物古跡,是位于同安區(qū)洪塘鎮(zhèn)石潯村頂宮頭里77號北側(cè)的石潯總兵衙。廈門對涉臺文物古跡的挖掘與保護,對增強兩岸同胞認同感、密切兩岸民眾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嚴劃保護范圍
保護由點及面
據(jù)《廈門市人民政府關(guān)于公布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暨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名單和保護范圍的通知》,可以看出廈門市對這18處文物古跡不僅保護點,更注重保護面,每處保護對象都設定了嚴格的保護范圍。這個范圍不限于文物本體,還包括其周邊區(qū)域。
以石潯總兵衙為例,保護范圍從前墻向前延伸10米,后墻、右墻、左墻各外延2米。位于大同路橫竹路交叉口的同英布店舊址,保護范圍更是南至大同路,西至橫竹路,其余以建筑本體為界。
此次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四批涉臺文物古跡名單及保護范圍的公布,是市委、市政府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對進一步強化廈門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