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
廈大大旅社
見證日軍投降
位于思明區(qū)思明西路62-64號的廈大大旅社舊址,見證過一段特殊歷史。1945年抗戰(zhàn)勝利,同年9月28日,侵廈日軍在鼓浪嶼舉辦簽字投降儀式。10月3日,福建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嚴澤元與時任廈門市市長黃天爵由石碼乘船抵廈,來到日本侵廈時改名“柏原旅社”的廈大大旅社,在這里接受日軍投降,完成廈門市的接管。
十二龍?zhí)妒?/strong>
有朱熹楷書題字

十二龍?zhí)妒?ldquo;仙苑”二字,為朱熹題寫。(同安區(qū)文旅局 供圖)
十二龍?zhí)妒桃蚱俨紝{谷注成十二個水潭而得名,位于同安區(qū)五顯鎮(zhèn)竹山村北辰山十二龍?zhí)陡浇?。石刻共五處,其中一處是南宋時期朱熹出任同安縣主簿后題寫的楷書“仙苑”兩字。此外還有明代楷書橫題“瓶臺霖雨”四字,其下還有豎刻草書七言詩二首,內(nèi)容是頌揚明嘉靖年間同安知縣譚維鼎為民祈雨的惠政。古代同安多旱,十二龍?zhí)稙闅v代官員舉行祈雨活動的重要場所。清乾隆年間同安知縣張荃率同僚至此祈雨時,也留題了行楷“膏澤下民”四字。
父子總兵
出自石潯總兵衙
石潯總兵衙位于同安區(qū)洪塘鎮(zhèn)石潯村,原建筑為前、中、后三落大厝及左、右兩列護厝,今保存前落及中落前的兩側(cè)櫸頭和北側(cè)護厝的前半部。前落大厝門扇高大,為穿斗式梁架,硬山頂,燕尾脊。吳大潑(1822年—1892年),字春波,名鴻源,為“石潯吳”四房第十四世,其身材高大,體格強壯,曾自行招兵擒匪,并協(xié)助清軍攻陷臺灣基隆,驅(qū)逐法夷,曾先后于清咸豐年任金門右營游擊,同治年任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其子吳文良曾授南澳左營游擊、南澳鎮(zhèn)總兵。此大厝當(dāng)?shù)厮追Q“總兵衙”,為清代同治年任總兵、福建水師提督的吳大潑或其兒子吳文良的故居。
(記者 郭睿 通訊員 陳悠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