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嚴格食材進貨查驗
嚴格落實食品采購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制度,嚴禁在食品加工場所飼養(yǎng)畜禽和寵物,嚴禁采購、宰殺、加工野生動物和活禽。通過“廈門市食品安全信息系統(tǒng)”,實現(xiàn)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查,強化質量管控。

7
嚴格規(guī)范操作
食品加工過程要做到“三分開、二必須、一禁止”:
即污染區(qū)與清潔區(qū)分開、葷素食品分開洗切、生熟食品分開存放。
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yè)人員操作前,必須洗手消毒,一律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防止交叉污染;烹飪食品必須燒熟煮透,按照要求做好留樣保存和相關記錄,以便于必要時檢驗。
禁止超范圍經營或超負荷經營,供餐數(shù)量要與自身供餐能力相適應,禁止超范圍制售冷葷類、生食類食品、裱花蛋糕,不得加工制作四季豆、鮮黃花菜、野生蘑菇、發(fā)芽土豆等高風險食品。

8
嚴格清洗消毒和保潔
每天食堂加工就餐場所室內通風換氣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其中,食品清潔操作區(qū)(配餐間)要安裝紫外線空氣消毒燈,每日每餐后定期消毒,每次不少于30分鐘;食品準清潔操作區(qū)、一般操作區(qū)、就餐區(qū)、輔助區(qū),每日每餐后要進行清潔消毒。每個區(qū)域使用的清潔消毒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每餐次對后廚餐具用具進行清洗消毒,宜采用高溫熱力方法進行消毒;消毒后的餐具用具要存放于密閉的保潔柜內。

9
加強食堂供餐管理
師生按要求每日做好晨午檢工作。學校宜設立公共洗手消毒設施,供就餐人員餐前餐后洗手消毒。用餐盡量改為分餐制,制作固定菜式搭配的套餐,即取即走,減少人員等餐排隊的時間。對在食堂堂食的就餐人員,盡量放寬人員間的用餐座位間隔,建議就餐間隔1米以上,降低食堂的人群聚集密度。有條件的單位應打包帶回單獨用餐或采取定點分時供餐制,對集中用餐人群采取人流管控,采取錯時安排人員用餐等方式。

10
定期開展內部大檢查
要認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評,著重對組織機構、制度建設、環(huán)境衛(wèi)生、從業(yè)人員健康管理、食品索證索票、餐用具清洗消毒、食品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劑管理、食品留樣、應急處置等方面開展自查,及時發(fā)現(xiàn)消除問題隱患。若采取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供餐的,學校要對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食品安全條件、供餐能力、運輸車輛以及食品安全管理機構、人員配備和職責履行情況等進行實地考察,確保食品安全。

科學認識食品安全
為全區(qū)師生飲食安全
筑起防護屏障
來源:湖里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