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 特稿:700萬年前的“岔路口”,他走向人類這邊
新華社記者

8月8日,法國法蘭西公學院教授米歇爾·布呂內在位于巴黎的辦公室內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高靜 攝
700萬年前,非洲大地上活躍的靈長目動物群落中,一個身影站起,在人猿即將揖別的“岔路口”,邁出了個體的一小步,卻成為人類的一大步。
今天,這個“岔路口”所在地,是乍得的一處偏遠沙漠。那個身影留下的頭骨已被歲月變成化石,在風沙中不經意間暴露在人們眼前。
“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古人類,”發(fā)現化石團隊的領導者、法國法蘭西公學院教授米歇爾·布呂內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的名字叫‘圖邁’,在當地語言中意為‘生命的希望’。”
什么是人:圖邁面臨的爭議
圖邁的頭骨化石由布呂內團隊在2001年發(fā)現,真品現藏于乍得國家科研發(fā)展中心,復制品在乍得國家博物館、塞內加爾黑人文明博物館等地都有展覽。黑人文明博物館主任研究員艾梅·康圖桑介紹:“圖邁被認為存在于靈長目黑猩猩屬和人屬之間。”這種表述反映出圖邁曾面臨的爭議。
根據圖邁頭骨復原的面部圖像能直觀地說明爭議,復原頭像上的毛發(fā)、五官看起來有些像猩猩。專家認為圖邁是男性,其化石呈現出猿與人的混合特征:顱骨形態(tài)與猿類相似,腦量與黑猩猩接近,眶間距與大猩猩相似。
布呂內團隊2002年7月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fā)表關于圖邁的論文后僅僅3個月,美國密歇根大學古人類實驗室的米爾福德·沃爾波夫等人就于10月在《自然》上發(fā)表質疑文章,認為圖邁仍然是猿而不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