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濃起來的年味
小年到來,無論在鄉(xiāng)村還是城市,街頭的紅燈籠、琳瑯滿目的年貨,都讓年味變得越來越濃。

資料圖:此前,農歷臘月二十三,中國北方的“小年”,一副超大的巨幅春聯(lián)亮相千年古城河北正定,民眾感受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圖為春聯(lián)中間的巨大“福”字。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過節(jié),少不了吃吃吃。“糖瓜”是小年比較有特色的食品,一般用黃米和麥芽熬制成而成,把如此制作而成的長條形麥芽糖稱為“關東糖”,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天氣比較寒冷,糖瓜可以凝固得很堅實,做好的糖瓜里會有一些很微小的氣泡,吃起來酥脆香甜,別有一番風味。
“糖瓜粘性很大,過去也叫‘膠牙餳’,在北方習俗中比較常見。”王娟記得,對許多年長的人來說,過去物質很匱乏,小時候吃的糖瓜,是一種帶點奢侈性質的食物。
新年的甜味,就藏在小小的糖瓜里,但也不是僅此而已。
有資料顯示,“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爆米花糖是江西靖安小年的特色食物。在小年這天,當?shù)匕傩諘名溠刻呛捅谆ㄖ谱鞅谆ㄌ?,寓意新一年財運大發(fā)、生活美滿。
有的地方也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蒸粘糕吃粘糕,寓意“年年高”;在福州,甘蔗是祭灶必備的食物,取其“節(jié)節(jié)高”之意,為新一年討個好彩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一首流傳至今的過年謠,也唱出了人們最為簡單質樸的心愿:新一年平安喜樂,生活甘甜如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