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位于南京新街口的南京東方福來德耐克店門口人山人海,數(shù)百人排隊擁擠在通道中。這一天,一款叫做AJ1 High OG “Fearless”主題球鞋(AJ是耐克旗下以NBA球星邁克爾·喬丹命名的系列籃球鞋——記者注)在這里限量發(fā)售。
隨著主持人現(xiàn)場抽簽并念出中簽號碼,人群中時不時發(fā)出陣陣驚呼聲。被抽中的顧客會被服務員領到店內(nèi)領取球鞋,檢查之后就離開。兩個小時后,人群散去,店內(nèi)逐漸恢復平靜。
在眾多排隊的顧客中,大多數(shù)是90后、00后大學生,其中也不乏70多歲的老人以及孕婦。他們中有的是球鞋迷,有的是為孩子買鞋的家長,也有的是炒鞋客,還有“黃牛”。幾位接受采訪的大學生承認,他們炒鞋的本金來自父母。
抽獎的快感
早上8點多,來自江蘇常州的家長姚曉麗(化名)已經(jīng)在新街口的耐克店門前等待?,F(xiàn)場設置了防護欄,就像春運時火車站門口的防護欄一樣,排隊等待的人里三層外三層。
兩天前,姚曉麗通過微信小程序獲得抽簽資格,“據(jù)說有幾千人報名,只有400人有抽簽資格”。
一個半小時后,主持人終于念到了姚曉麗手中的號碼。她說,那一刻就像中大獎一樣激動。
這是她第一次參與排隊抽簽,因為買到了“黃金碼”球鞋,幾位現(xiàn)場的“黃牛”都前來問價。所謂黃金碼,就是女鞋36-37.5碼、男鞋40.5-43碼,這些尺碼購買的人很多,所以很熱銷。
姚曉麗并不打算賣,這是她給正在上大學的兒子買的。兒子從高中開始就“迷戀”喬丹鞋,“從前都是加價幾百元才能買到。”她說。
讓她沒想到的是,這款球鞋發(fā)售不到1個小時,原價1299元的球鞋,在網(wǎng)上已漲到2400元。
現(xiàn)場一位“黃牛”拿著手機守在店門口,一看到有人拎著球鞋出門,就上前問球鞋的尺碼以及是否愿意出售。他所能采購的價格,都由手機中“變化的曲線”所決定。
這名“黃牛”告訴記者,“早上價格高,現(xiàn)在價格又降下來一兩百塊錢。”
另一名“黃牛”汪先生表示,自己剛大學畢業(yè),不過做球鞋投資已有4年。他在現(xiàn)場以每雙2150元的價格,“收”了5雙鞋,“我從這家店剛開業(yè)起就經(jīng)常在,人數(shù)最多時廣場上排了八九百人”。
這里是南京等級最高的耐克店,因此經(jīng)常會有限量版球鞋在此發(fā)售。南京東方福來德耐克店的店員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wǎng)記者,當日除極個別人因為遲到、沒持有本人身份證而簽號作廢外,估計這款鞋線下中簽率達80%。
“穿一雙喬丹鞋,能成為年級風云人物”
對于很多炒鞋人來說,這可能還是“小場面”。來自南通某高職的大學生顧陽(化名)回憶,今年夏天的某日凌晨兩三點,他在江蘇南通市區(qū)的南大街煌杰店門口排“椰子鞋”(阿迪達斯和美國歌手侃爺合作推出的YEEZY系列鞋子——記者注)。
當時店門口一字排開十幾個帳篷、睡袋,現(xiàn)場排隊的人中,有人一身行頭加起來要幾萬元,深夜卻躺在街邊沙發(fā)墊上啃西瓜,只為等一雙鞋。“一個人深夜在街邊這么做,可能特別奇怪,但一群人一起反而還挺享受,這是一種全新的、不一樣的感覺。”顧陽說。
顧陽在南通各大購物中心抽簽不下30次,盡管中簽次數(shù)只有五六次,但對他來說也是幸運。每次出發(fā)前,他都會時刻關注平臺上的利潤率和溢價。為了提升手氣,他甚至還會在出發(fā)前,燒香拜一拜家里的觀音像。
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黃金碼”數(shù)量有限,先到的人才有資格先挑選。“有時候男鞋43碼和44碼只差5毫米,價格會差1500元”。
另一名南京某高校的大學生陳曉(化名),是鞋圈內(nèi)小有名氣的鞋販,他關注了南京七八家鞋店的公眾號,而他的“球鞋史”則要追溯到高中時期,“那時候穿一雙喬丹鞋,能成為年級里的風云人物”。
陳曉回憶,去年,南京發(fā)售“黑紅腳趾”(喬丹鞋——記者注)時有人打架,隨后導致那款球鞋身價暴漲。當時,現(xiàn)場有人穿著阿迪達斯的“椰子鞋”排隊,抽到簽后才換上喬丹鞋?,F(xiàn)場有人看不慣,認為穿別的鞋排隊,“壞了規(guī)矩”,雙方就打了起來。
那些等待排隊的年輕人也是相互打量,暗自攀比,“有人一身潮牌,整套下來價值相當于一輛中檔車,也有人整套相當于一套房首付,都不稀奇。這是潮流標配而已。”陳曉說。
球鞋的瘋狂很快被“傳染”。一些大爺大媽聽說球鞋可以賺錢,就趕快回家拿身份證和信用卡來排隊。久而久之,老人們也學會拿著手機,就熱門款和隊伍里的90后、00后們討價還價。
被“金主”瞄上的鞋圈
“再丑的鞋,如果炒貴了大家還是會覺得好看。”陳曉說,一雙昂貴的潮鞋是學生圈社交的硬通貨,可以在社交場合賺足回頭率,是目前最好的低調(diào)炫富方式。
2016年9月,陳曉在淘寶上搶了一雙“黑紅腳趾”,第一次就賺了700元。這讓他嘗到甜頭,也讓他發(fā)現(xiàn)商機。自此,陳曉成為一名鞋販。
2018年,市面上推出“OFF-WHITE”(美國街頭潮流結(jié)合高端時尚品牌——記者注)與喬丹的聯(lián)名款鞋,這款鞋的鞋帶上會綁著標志性的塑料扎帶,“那時候大家瘋狂囤鞋,一雙就將近3000元。”陳曉回憶,在潮流單品交易平臺還未流行時,球鞋交易主要在淘寶。他并不知道具體價格走向,只能參考淘寶定價和調(diào)貨群里的價格,自己再折中出價。
“入坑”3年,他共投入30萬元。囤鞋最夸張時,家里幾面墻都是鞋盒。
隨著炒鞋越來越熱,也開始有“資本”進入鞋圈。陳曉說,一名做銀飾生意的老板,用低利率給了他和朋友每人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而在南京,有諸多百萬元級別的學生鞋販,背后都有金主提供資金支持。
從那時開始,大伙兒對球鞋的喜歡,不再單純地執(zhí)著于對球星的個人情結(jié)。今年夏天,在“沖沖日”(國內(nèi)球鞋市場周期性掃貨、囤貨、提價日——記者注)巔峰時,有很多大學生加入炒鞋隊伍。陳曉走在街上,常常聽到年輕人們討論,暢談著這個行業(yè)的欣欣向榮。
陳曉說,在“沖沖群”中,鞋販們會相約晚上甚至半夜時間,一起拍下平臺上的大部分鞋。因為短時間內(nèi)賣家來不及上架,價格自然上升。鞋販們會先下架自己賣的鞋子,再連續(xù)拍下100多雙,營造出這款鞋火爆的假象,“別人看到價格曲線圖上數(shù)字暴漲,就會買,價格越來越高。這時鞋販子們心知肚明,要賺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