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慶石化副總經(jīng)理宮超桌上擺著張畢業(yè)照,
19個年頭過去了,
他依然視若珍寶。
研修班培訓,
在他看來是“一生的榮幸”。
宮超所參加的研修班沒有國家承認的學歷,
甚至沒有固定的課堂,
但畢業(yè)生都已成長為催化裂化行業(yè)的翹楚。
這個普通的催化裂化高級研修班
只要是在石化行業(yè)一線
工作五年以上的高級工程師,
不論年齡大小,
不論哪家企業(yè),
一律可以參加入學考試。
然而與他不拘一格的招生政策相反的,
是他極為嚴苛的教學風格。
宮超從參加入學考試那天,
就體驗到了陳俊武的魔鬼政策。

那時,他每天對學員進行封閉管理,
突擊補習。
在他的課堂上不準交頭接耳,不許溜號,
甚至課后看電視都成了一種奢侈。
當時宮超和同事們很不理解,
他也是在多年之后,
才從陳俊武的口中得知個中原委。

魔鬼式培訓結束后,
他還為每個學員量身定制“大作業(yè)”。
每一個作業(yè)都需要半年以上時間完成,
平均每一份都有300頁之多,
而這些作業(yè),他都要逐行逐字進行批改。
當年的50多個高研班學員
做大作業(yè)的流化催化裂化裝置,
迄今還有20多個在中國運轉。
而今天,由這些學員負責的項目
已經(jīng)超過80個,
每年創(chuàng)收超60億元。

在《時代楷模發(fā)布廳》,
宮超和幾名同學收集了
高研班所有人的工作成果,
送給陳院士,感謝他的教導。
院士暮年 為國探路 斗志從未消減
1997年后發(fā)生了很多大事,
國際原油價格大起大落,
油價一路狂飆到紀錄的高點,
2010年后曾經(jīng)超過每桶148美元。
陳俊武敏銳地覺察到,
對依賴石油進口的中國來說,
高漲的油價無異于被人卡住了脖子。
那一年,他已經(jīng)70歲了,
這個古稀老人對國家能源安全深感焦慮,
苦苦思索考慮能源替代問題。
兩位突如其來的訪客,
敲開了他辦公室的大門,
帶來一個令他舒展眉頭的消息——
石油替代領域的甲醇制烯烴實驗
取得重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