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球鞋鑒定卻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引發(fā)信任危機。以莆田系鞋子為例子,莆田假鞋制造能力令人“嘆為觀止”,從外觀材料根本無法辨認,直接導致品牌商專賣店不提供球鞋鑒定服務。
很多平臺的球鞋鑒定師每天要鑒定幾百雙球鞋,每雙球鞋鑒定時間僅有幾分鐘,出現(xiàn)一些錯誤在所難免。2018年,毒App上線了兩款莆田假鞋,使得品牌公信力受到極大損害。各種關于毒App賣假鞋的新聞,一直以來也從未中斷。
在售后服務保障上,毒App等球鞋電商與成熟電商企業(yè)遠不能比。當前,淘寶和京東這樣電商企業(yè)針對假貨問題有著成熟的處理流程。以淘寶為例子,如果用戶舉報商家售假,一經(jīng)證實會直接封店并凍結賬戶。對于這些新興球鞋電商來說,無論是客服力量還是后續(xù)處理,依然存在嚴重不足。
最關鍵是,球鞋交易平臺的商業(yè)模式間接幫助炒鞋。梁振濤認為,球鞋交易平臺的球鞋鑒定服務沒有問題,但是售賣服務的業(yè)務模式存在問題。因為這等于給鞋販子設立一個缺乏監(jiān)督的交易平臺,導致更多人參與到炒鞋當中。很多球鞋專賣店的貨,只要不是抽簽的,基本都是從店員手里流到鞋販子手中,這也是很多好鞋在店里根本見不到的原因。
此外,極高的技術服務費,也在提高交易成本。一筆交易過程中,近乎十分之一的成本需要支付給交易平臺,這是不可持續(xù)的。而價格被炒高,對于品牌商來說,并無太大益處。品牌商根本從中賺不到錢,對于業(yè)績沒有任何幫助,只是便宜了鞋販子和中間商,損害了球迷群體的利益。
甚至,品牌商都在縱容炒鞋行為。包括耐克、李寧在內的品牌商,都在有意無意幫助鞋販子和中間商拉高球鞋價格。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即他們培養(yǎng)起來的鞋販子和中間商群體,未來很可能會沖垮球鞋的價格體系。
“當有一天消費者不再買賬,市場十分低迷的時候,品牌商業(yè)績出現(xiàn)大幅滑坡的時候,它們是否還會配合販子們和中間商炒價,答案顯然不言而喻。阿迪達斯在去年底提高椰子鞋價格并增加貨源的行為證明了這一點。到時候,球鞋交易平臺將不得不提前做出改變,不然將面臨生存危機。”梁振濤對此表示。
(應采訪需要,梁振濤、唐小易、陳文輝皆為化名)
《中國新聞周刊》2019年第3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