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表哥從廣東打工歸來
有一次直播,三炮做出醬爆三根指頭沖天的經(jīng)典手勢,問他們,“這是什么意思?”
屏幕上彈出一條條“搖滾”“耍酷”等回答。三炮不斷搖頭。
這個手勢源于真實的打工經(jīng)歷。
初二,三炮輟學了,他“也想出去打工”。
那些沾染了城市氣息、衣著洋氣,說話夾雜著普通話、給村里孩子買糖的打工者,對小山村的少年來說閃著奇異的光芒。村里老人種田一年的收入趕不上他們打工一個月。讀小學時,三炮家還是土房子,有一次他洗澡時,整面墻“哐地”倒了下來。那時,他吃得最多的是豬油拌飯,很少見到肉。
出去打工意味著,有錢,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初中時,三炮迷上網(wǎng)絡(luò),QQ空間背景是一片黑,簽名是無頭無尾的句子,夾著符號堆砌的“火星文”。他的頭發(fā)快到肩膀,斜劉海幾乎遮住半邊臉,自以為相當“飄逸”。但他最羨慕表哥的發(fā)型,后面不是塌下來的,而是向上飛起的爆炸頭,三炮一直想弄個一樣的,卻苦于沒錢燙發(fā)根。
藍城是醬爆的扮演者,他比三炮高一屆,少年時他迷上了音樂。在網(wǎng)吧一邊打游戲,一邊戴著大耳機聽歌,當尖銳顫栗的電音、語速飛快的說唱從耳機中傳出,他瞬間感覺電流擊遍全身。
塘紅鄉(xiāng)沒有KTV,藍城和幾個同學請病假跑去縣城。幾十公里的路,坑坑洼洼,他們騎著摩托車硬挺挺地駛過。唱歌的錢,是前一周吃泡面攢出來的。他喜歡點周杰倫的歌。唱完歌,幾個男生擠在小賓館30塊一晚的房間里,第二天趕回學校。
初中兩年,無心學習的三炮沒買過一支筆,實在要寫字就找同桌借。平時上課,他總趴在桌上睡覺。
初二下學期,三炮離開了學校,退學手續(xù)都沒辦。疼叔算是個循規(guī)蹈矩的學生,他原本想上高中,但中考分數(shù)還不到總分一半。家里供不起他讀職校,只好放棄。在他的班上,僅僅兩人升入了縣城的普通高中。
大多數(shù)人選擇輟學去廣東打工。臨近中考時,老師會苦口婆心地給學生打電話,勸他們回來參加中考。大衛(wèi)回來拿了個初中畢業(yè)證,畢竟有些工廠招聘要求提高了。
真正進廠后,三炮才發(fā)現(xiàn),靠打工通往自由,只是一個農(nóng)村少年的幻夢。

疼叔的父母住在山上,每日放羊養(yǎng)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