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能較“蛟龍?zhí)?rdquo;有大幅提升
在性能方面,這次研制的4500米潛水器也比先前的“蛟龍?zhí)?rdquo;有大幅提升。比如,4500載人米潛水器的載人艙有5個觀察窗,比“蛟龍”號增加了兩個側窗,在海底視野更好;另外,4500載人米潛水器用鋰電池替代了原來的銀鋅電池,電池可用次數,也從原來的50次增加到了500次。

不僅如此,此次研制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還把每一次單次下潛的投入的經濟成本降下來了。葉聰表示,這是在“蛟龍?zhí)?rdquo;的基礎上的一個很大的改進和提高,有更好的作業(yè)能力。
第三為萬米潛器鋪路 培養(yǎng)深潛人才
另外,不僅是國產化率在提升,更重要的是,目前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我們的“蛟龍”號和未來的萬米載人潛水器。而通過這臺潛水器,也培養(yǎng)了中國載人深潛的后備力量。
為什么要將下潛深度設計在4500米?
專家解釋說,選擇4500米,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深度,因為這個深度基本上覆蓋了我們國家的主要海域和國際海域資源可開發(fā)的深度。

中船重工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介紹說,4500米深度覆蓋我們整個南海的探測、下潛開發(fā)等等這方面的需求。第二,就是現在研究的一些熱點領域,比如像海底的熱液硫化物、海底的冷泉等,它們的深度基本上都是在3000米左右。
世界上海底最深的地方,深度超過一萬米。此次新的載人潛水器4500米的探測能力,并不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最終目標。在4500米的基礎上,未來我國的載人深潛還會有更多的期待。

胡震還表示,目前我國已經部署了11000米深度的項目,現在開始研發(fā),預計能在2020年下水。
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8-05/8296599.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