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向陽紅09”船6月13日電 題:“蛟龍”號有多牛?6大能力在試驗性應用中呈現(xiàn)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13日在西太平洋雅浦海溝完成中國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潛,這也是“蛟龍”號自2013年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的第101潛和“收官之潛”。
從2013年至今,“蛟龍”號先后在我國南海、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qū)、西太平洋海山結殼勘探區(qū)、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qū)、西太平洋海溝深淵區(qū)、西北印度洋脊多金屬硫化物調查區(qū)等6大海區(qū)深潛,乘坐“蛟龍”號下潛者達300多人次。其中,“蛟龍”號在試驗性應用階段呈現(xiàn)的以下6大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大深度作業(yè):11次深潛超過6500米
“蛟龍”號大深度作業(yè)能力人所皆知,海試時曾經(jīng)深潛7062米海底,創(chuàng)造了世界作業(yè)型載人潛水器最深紀錄。
試驗性應用階段,“蛟龍”號先后在中國南海、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區(qū)下潛,作業(yè)地形涵蓋了海山、冷泉、熱液、洋中脊、海溝、海盆等典型海底地形區(qū)域。
記者多次親眼看到“蛟龍”號從6500多米的深海歸來。統(tǒng)計顯示,“蛟龍”號在試驗性應用階段的下潛,17次作業(yè)水深超過6000米,其中11次超過6500米。大洋38航次中,“蛟龍”號曾在2000米海山區(qū)5天4潛,在6000米深淵區(qū)5天3潛。
“連續(xù)大深度安全下潛,發(fā)揮了‘蛟龍’號全球領先的深度技術優(yōu)勢,進一步驗證了其技術設計的安全性、可靠性,為我國進軍國際深淵科學研究前沿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國大洋協(xié)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
高精度定點作業(yè):“海底撈針”顯功夫
高精度定點作業(yè)能力,是“蛟龍”號的又一個獨門秘籍。
在馬里亞納海溝作業(yè)區(qū),隨船考察記者目睹了“蛟龍”號將一年前留在6300米海底的Gas-tight采水器(氣密性保壓序列采水器)找到并回收,使“大海撈針”的故事變?yōu)楝F(xiàn)實。
記者了解到,“蛟龍”號100潛次和128潛次,“蛟龍”號也曾成功在西南印度洋和西北印度洋熱液區(qū),搜尋并回收了此前布放的微生物富集罐等作業(yè)工具。
“對多種類型的科學儀器精準布放、搜尋及回收,充分證明了蛟龍?zhí)柛呔榷ㄎ患捌涠c作業(yè)能力。”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現(xiàn)場總指揮鄔長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