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之朝
經(jīng)過了初一初二的熱鬧勞累,初三的時候,人們也累了,所以要休息一天。這一天又稱為小年朝,人們在這一天,基本不出門、不走親訪友,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休息一天。這一習(xí)俗源于宋朝,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漸漸傳入民間。
在南方,初三又稱為“赤狗日”,“赤狗”應(yīng)是“赤口”的近音,即口角的意思。古人認為“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則易生口角,所以這一天不出門,不交際,也有地方在前后門貼上皆有期望今年一切順利不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的紅紙條。
高巍說:“初三不出門不交際,這種樸素的象征和期望,和古代熟人社會的狀態(tài)或許有一定的關(guān)系。同時,不出門不意味著不做事情,實際上,人們在家并不是完全休息,而是祭祀祖先、祭祀神靈等。當然,這樣的儀式大多是大戶人家才做,一般小老百姓很少做。”
三生萬物
中國的數(shù)字文化中,三是所有變化的根源。北京人以北為上,以三為變,所以初三這一天很重要,到了這一天,一年就算是正式開始了。
這一天,人們在家吃雞蛋餅,餅是圓形,象征團圓,蛋餅相粘,象征骨肉相連。寓意未來一年,要兄弟齊心,骨肉協(xié)同努力,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
各地初三也有不同的習(xí)俗,在太原,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俗稱“盤輩數(shù)”,然后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俗謂“送神”。在海南,有炒考的習(xí)俗,將大年三十特地多煮的干飯、吃的雞、鴨頭腳用油爆鍋炒后再吃,以表示去年有東西余到今年,也表示年已過去。
傳統(tǒng)時代,古人亦將這一天作為春節(jié)的最后一天,所以到了大年初三,會把過節(jié)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jīng)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北京晨報記者 周懷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