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家園舊貨市場張貼的《對廣大商戶提出問題的解答》(《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姚冬琴|攝)
市場管理方:不讓私自轉租是保護消費者權益
面對攤主們針對合同提出的異議,5月31日,潘家園市場貼出了《補充通知》,表示6月1日至7日為咨詢周,市場設置了咨詢服務處,攤主們可以就法律、政策問題進行咨詢。
6月3日下午,記者在潘家園市場合同簽訂處看到,有三三兩兩的攤主前往簽訂合同。“經營秩序已經恢復正常了。”潘家園市場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當晚,潘家園市場又發(fā)布了公開說明。說明中稱,潘家園舊貨市場現(xiàn)有地攤4000余戶,主要涉及珠寶玉石、仿古家具、文房四寶、古籍字畫、舊書刊等,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享譽中外的著名古玩藝術品交易市場。市場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私自轉租,增加租攤者經營成本。經過轉租,有實際意愿擺攤的商戶需要付出高出實際攤位費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費用。二是經營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轉租經營者租到攤位后為了收回經營成本,最終轉嫁由消費者“買單”。三是存在較大消費風險。轉租商戶違反市場分行劃市原則,并因經營商品的特殊性,再加上轉租造成的經營成本上升,存在以次充好隱患,擾亂市場誠信經營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潘家園市場表示,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潘家園舊貨市場開展商戶和商品品類等基礎信息收集、分析、整理等工作,并于2015年底與地攤商戶統(tǒng)一簽訂了2016年上半年地攤使用合同,約定簽約商戶不能對攤位進行轉租牟取暴利,以切實維護健康的市場經營秩序,提升市場美譽度。2016年5月30日開始,繼續(xù)簽訂下半年地攤使用合同。
市場管理方稱,合同簽訂的目的,一是為了促進市場有序發(fā)展,明確租賃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二是為了規(guī)范部分商戶哄抬租賃價格、私自轉租、牟取暴利等行為,切實降低租戶成本,維護商戶合法權益。三是為了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升商品品質和潘家園品牌影響力,優(yōu)化市場環(huán)境。
對于一些攤主認為自己對攤位擁有產權,《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的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有限公司上述王姓副總表示,“很多人都是‘以為’自己有產權,但事實是在這擺著的。我們必須按照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管理。”
不過記者也發(fā)現(xiàn),市場管理方提出,“考慮到歷史因素”,允許“子承父業(yè)”。
潘家園舊貨市場張貼的《對廣大商戶提出問題的解答》中,記者看到,對于“我父親在市場經營多年,從市場建立以來一直繳納攤位費,現(xiàn)在我父親去世了,我該怎么辦?”這個問題,市場管理方解答:“您父親不擁有所有權。攤位不屬于您父親的遺產范圍。您父親去世后,租賃合同其實已經終止履行。但是考慮到歷史因素,為了保持穩(wěn)定,市場將會與直系親屬優(yōu)先重新定立新的租賃協(xié)議,將承租人變更成您的名字。”
“潘家園市場搬遷張家口”是誤讀
除了不允許轉租的規(guī)定,“潘家園市場搬遷張家口”的傳言也令攤主們感到憂心。他們擔心,一旦潘家園市場搬遷到張家口,自己是不是要舉家搬遷過去?另外,在北京長期積累起來的人脈和客戶是不是就此消失?
6月3日的采訪中,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有限公司王姓副總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潘家園市場不搬遷。所謂搬遷張家口,只是一個誤讀。”
王副總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為了京津冀一體化發(fā)展, 我們和其他企業(yè)一同去天津武清、承德、張家口等地進行了考察。但考察目的是在穩(wěn)固北京現(xiàn)有市場經營的基礎上,積極研究開拓新市場,進行潘家園品牌的外拓,而不是所謂的搬遷。外出考察的過程中引起了誤讀。”
雖然潘家園市場方面澄清搬遷張家口系誤讀,但記者注意到,此消息卻并非空穴來風。
今年2月,張家口市長馬宇駿在政府工作報告“2016年主要工作”中提到“全力爭取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遷入我市”。
在潘家園市場將與攤主們簽訂的2016年下半年《市場地攤使用合同》中也明確提到,“乙方(承租方,即攤主)承諾,充分理解目前北京市中心區(qū)人口與功能疏解的政策,并表示配合。如因政府功能疏解政策需對現(xiàn)有市場進行整體升級改造建設,此種情況不視為任何一方違規(guī),乙方應無條件配合甲方,在規(guī)定時間內向甲方騰退攤位,使用攤位費據(jù)實結算。”
事實上,早在2001年,潘家園舊貨市場就曾面臨一次拆遷危機,擬拆遷到北京四環(huán)以外。但之后,在朝陽區(qū)政府的努力下,潘家園舊貨市場得以保留現(xiàn)址,由“拆遷”改為“整頓”,使原市場更大、更規(guī)范,并符合北京市的整體規(guī)劃要求。
但是,在京津冀一體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潘家園舊貨市場的搬遷仍然存在可能性。今年1月,北京公布了城五區(qū)疏解任務清單,其中,朝陽區(qū)的任務就包括“啟動十里河、潘家園市場聚集區(qū)域的摸底調查和疏解方案研究”。
古玩圈人士:舊貨市場是整個潘家園商圈的文化基石
如今提起潘家園,幾乎成為北京古玩市場的代名詞。這里不僅有潘家園舊貨市場,還新建了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等高端古玩市場。這些高端古玩市場里不少商戶都起家于潘家園舊貨市場。
6月3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天雅古玩城見到的王先生就來自1992年最早到潘家園的那一批人。在他眼里,潘家園舊貨市場是整個潘家園古玩商圈的“文化基石”,也是商業(yè)地標。
對于潘家園舊貨市場里的攤位轉讓現(xiàn)象,王先生認為這是古玩行業(yè)里不成文的行規(guī)。即便在高端的古玩城,甲經營多年的鋪子不想再繼續(xù)租了,乙要接手,除了向古玩城按市價繳納租金外,還得付給甲一筆可觀的“轉讓費”,有時可達數(shù)十萬。因為乙將得益于甲經營多年的人氣。
“潘家園舊貨市場不可能搬去張家口,就算政府要搬,商販們也可以在別的地方重新聚集,再度興起。”王先生說。
同樣舍不得潘家園舊貨市場離去的還有眾多收藏愛好者。“逛潘家園已成習慣了。尤其是周末的‘鬼市’(編者注:又叫夜市,指的是從后半夜開始買賣,老北京的‘鬼市’可追溯到清末民初),人頭攢動,很有年代感。想尋好東西就得上‘鬼市’。”一位藏家說,雖然這兩年想在潘家園“撿漏兒”淘到寶貝的機會越來越小,但經過這20多年的積淀,潘家園的文化已經深入人心,成了一個文化地標。“這次潘家園市場搬遷的傳言為什么讓這么多人坐不住了?就是它的文化意義。”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潘家園市場攤主與管理方沖突 攤主:我們打的天下
原鏈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6-14/790312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