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舌如簧 真實身份不可考
在第三方的描述中,喬治·薩曼納扎金發(fā)碧眼,留著卷發(fā),相貌與一般的歐洲白人別無二致。而在《福摩薩島地理與歷史描述》一書中,他卻自稱其父是臺灣當(dāng)?shù)氐挠绣X人,還給后者編織了一大堆身份:欽命總督、藩主、福摩薩島總督、將軍、超級富豪……
那么,這樣一個“富二代”又是如何流落到歐洲的?薩曼納扎解釋說,19歲那年,他在耶穌會神父慫恿下,偷了25磅黃金當(dāng)盤纏,跋山涉水抵達法國阿維尼翁,后浪跡于普魯士、荷蘭等國。在荷蘭,他有幸遇到了新教牧師亞歷山大·因內(nèi)斯,后者闡釋的英國國教教義,令他“醍醐灌頂”?!皝淼絺惗睾?,因內(nèi)斯先生和他的一些值得信賴的牧師朋友,把我介紹給了倫敦主教。很快,我就在這里結(jié)交了許多神職及世俗朋友。”
從上述內(nèi)容可以看出,薩曼納扎溜須拍馬的本領(lǐng)很高:耶穌會于1534年在巴黎成立,是天主教的主要修會之一,該組織無論在宗教思想還是在政治理念上都非常保守,是整個歐洲反對新教運動的重要力量。憑借“棄暗投明”的經(jīng)歷,他很容易便贏得了英國人的好感。
可惜,《惡作劇者》一書搜集的大量材料顯示,一度被英國人奉為“東亞問題權(quán)威”的薩曼納扎,本質(zhì)上是個冒牌貨。雖然至今無法考證其真實姓名,但從“薩曼納扎”的拼寫與拉丁文版本《舊約·列王記》中一位亞述王的名字相似這一點來看,他應(yīng)該懂拉丁語。此外,他可能有猶太血統(tǒng),證據(jù)之一是,他本人曾于再版的《福摩薩島地理與歷史描述》的序言中表示,參軍入伍后,“軍中小隊長……以為本人系猶太教徒”。
薩曼納扎去世后次年(1764年),一本他的自傳出現(xiàn)在市面上。研究者失望地發(fā)現(xiàn),這個“福摩薩人”至死不肯透露真實姓名和出生地,只是承認自己“并非出生于歐洲之外,也沒有在歐洲之外的地方受教育或游歷過”。而在該書序言中,一名與薩曼納扎交往了20年的牧師更是明白無誤地指出,薩氏“無疑是法國人,說話帶有法國西南部口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