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兩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官不通民通,民不通媽祖先行。1987年,也是媽祖成道千年的日子,在兩岸還沒有正式開放探親之前,臺中大甲鎮(zhèn)瀾宮就以繞道第三地的方式前往福建莆田湄洲祖廟進香,恭迎湄洲媽神像回臺,被稱作兩岸媽祖信仰交流的破冰之旅。
福建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副董事長 吳國春:謁祖就是"祖在湄洲",他們必須回來,回到祖廟來過一過香火,過一過正殿媽祖祖廟的靈氣香火,然后再回臺灣,這個香火就延續(xù)了千年萬年。
臺灣臺中大甲鎮(zhèn)瀾宮副董事長 鄭銘坤:我們(排除)萬難之中的困難,我們還是回到祖廟進香,這是每個臺灣人,每個媽祖的信徒,都會回去尋根,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走一走,(表達)作為一個中國人的一種感情。
回憶當年,鄭銘坤說,正是對媽祖的虔誠信仰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勇于超越政治的藩籬,鄭銘坤也一直堅持認為,大甲鎮(zhèn)瀾宮的破冰之旅加上媽祖娘娘的護佑,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兩岸開放探親的腳步。
臺灣大甲鎮(zhèn)瀾宮副董事長 鄭銘坤:當時請一尊湄洲媽回來,當時他們還要經(jīng)過第三地,結果給媽祖請示,說(把媽祖)帶回來有圣茭,連續(xù)三杯圣茭,媽祖的靈驗就在這里,那時候的蔣經(jīng)國"執(zhí)政",就讓我們立刻"修法",立刻馬上讓老兵可以回家。
對于臺灣媽祖信眾來說,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都是一次狂歡。踩街、繞境,九天八夜的時間里,信眾們從大甲鎮(zhèn)瀾宮出發(fā),抬著媽祖鸞轎徒步340多公里,經(jīng)過4個縣市、上百座廟宇。而1987年被迎回來的那尊"湄洲媽",年年都要參加這場臺灣最盛大的宗教集會,接受萬千香火。
臺灣媽祖信眾 楊瑞國:繞境已經(jīng)參加二十多年,可以感受到媽祖的加持、媽祖的庇佑,讓我感到非常愉快,媽祖來自于福建,我的祖先也是來自于福建,都是從福建來,對媽祖就有一種像媽媽的親切感。
兩岸媽祖,本為同宗;翹首遙望,何日一統(tǒng)?兩岸人民對媽祖的共同信仰,體現(xiàn)了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風雨無法摧毀,時空不能阻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