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老一輩的凋零,會講大陸方言的臺灣人越來越少(網(wǎng)絡(luò)圖)
臺海網(wǎng)7月29日訊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臺灣某企業(yè)日前邀大陸駐臺媒體餐敘,同樣受邀的南京大學臺灣校友會會長、臺陸軍退役少將劉以善在致辭時,不僅說起他老家的河南話,還與四川話、閩南話自由切換,讓在場的大陸記者聽得目瞪口呆。
提到臺灣的語言,大家一般會舉出幾種,像是普通話、閩南話、客家話,以及阿美語、泰雅語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事實上,像河南話、四川話、山東話、湖南話、浙江話、廣東話等大陸方言,在島內(nèi)聚落也曾小范圍流行。按臺灣地區(qū)前領(lǐng)導人馬英九的說法,臺灣早年有40多種語言,其中也包括大陸各省方言,但現(xiàn)在僅剩下20余種。劉以善在接受導報駐臺采訪時也感嘆,隨著老一代凋零,年輕一代已很少會說大陸故鄉(xiāng)方言。
港片講山東話來自臺灣人創(chuàng)意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港片的黃金時代,很多“70后”“80后”或許對這樣的影片印象深刻,特定角色說著大陸方言,聽起來喜感十足。
尤其是山東話,更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港片中,像是曾紅極一時的《最佳拍檔》系列,由麥嘉主演的“光頭佬”便是操著一口山東口音;匯集眾多明星的《東成西就》,當年也紅遍華人世界,其中由張學友扮演的洪七公講著山東話,笑倒一眾觀眾;此外,周星馳主演的《國產(chǎn)零零漆》,他在飯店與綁匪同鄉(xiāng)聊天也是用山東話。港片中講四川話的相對少一些,林青霞1992年拍攝的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里面苗人所講的便是四川話;《國產(chǎn)零零漆》中的一個角色也是四川口音。
港片為什么會說大陸方言?以山東話為例,有人以為早年港英政府從山東威海招募了很多壯年男子赴港當警察,所以香港的山東籍居民比例較高,影片安排講山東話,可以拉近與這個群體觀眾的距離。事實上,在粵語版本中,這些角色并非講山東話,像是“光頭佬”的原聲是廣東臺山話,作為粵語的次方言,口音跟標準的粵語相比有點“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片一度以臺灣為海外最大市場,所以當時的普通話配音大多數(shù)是出自臺灣配音公司之手。影片中安排講大陸方言,其實也是臺灣人的創(chuàng)意。
從語言上看,祖國寶島其實就是“具體而微的中國”。在早年散落各地的眷村中,你一度能聽到大陸很多省份的方言,因此有“小眷村,大中國”的說法。臺灣多語言的環(huán)境,也反映在港片的配音中,一部影片,可以出現(xiàn)普通話、閩南語、山東話、四川話,風格各異的語言讓影片變得很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