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最易消失的就是大陸方言
隨著時光流逝,島內空氣中飄揚著各種腔調方言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劉以善就感嘆,隨著老一輩人逐漸凋零,像他這樣會說幾種大陸方言的臺灣人已很罕見了。但由于家庭過去有講河南話的環(huán)境,所以一雙兒女(40多歲)都還會說老家話。
不過,上述情況并不普遍。馬英九就曾表示,父母都是湖南人,因此從小就會說湖南話,甚至全程演講都沒問題;而到了他的下一代,由于太太周美青不會說湖南話,家中平時只會以普通話對談,因此他的兩個女兒都不會說湖南話。
在臺北某行銷公司上班的林先生今年30多歲,他外婆是浙江人,但母親就不會說浙江話了,只是能聽得懂。據他觀察,一般外省家庭,通常第一代會說老家方言,第二代能聽不會說,到了第三代就完全不會了。

▲馬英九會講一口流利的湖南話
馬英九2016年底參加一場少兒活動時表示,臺灣早年的語言約有40多種,如今剩下20余種,語言要是不小心維護,就很有可能會消失。其中在臺灣最容易消失的,就是來自大陸的各省的方言,如果父母來自不同省份,語言很可能難以保存。
近30年來,累計有數十萬個大陸配偶嫁到臺灣,她們的到來,為寶島語言文化注入新的活水。家住臺北永春的李女士是湖南人,十年前來到臺灣,她說,平時交流多用普通話,但由于嫁到臺灣的“湘妹子”比較多,跟老家的姐妹見面時則會說湖南話。至于子女,他們的普通話很流利,閩南話也會說一些,湖南話則是幾乎不會。
當得知大陸不少新生代只會講普通話不會講方言時,劉以善表示,臺灣的情況會好一些,但也不容樂觀。在普通話的強勢影響下,不僅僅是大陸各省方言,就連閩南語、客家話在臺灣都面臨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