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直到去世只會說河南話”
會講多種方言的劉以善將軍,正是生活在這種多語言的環(huán)境中。1946年,他出生在老家河南,3歲時隨父母來到臺灣。“在眷村中長大,一般外省小孩都會掌握三種語言,普通話、老家方言以及閩南語,能力強的可能還會講客家話、廣東話。”他向?qū)篑v臺記者表示。
劉以善的四川話很“溜”,這是什么原因呢?據(jù)他介紹,自己雖然屬于陸軍軍種,平時卻是跟飛機打交道,他本人就會開飛機。“在抗戰(zhàn)時期,中國空軍是以四川為大后方,那時招募的士兵很多是四川籍。到了臺灣后,空軍部隊中仍有很多是四川人。”劉以善在與川籍同儕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四川話。

▲劉以善將軍 薛洋/攝
劉以善是有語言天賦的,在與導報記者交流過程中,他還隨口說幾句湖南話、湖北話,甚至能講解四川話與湖南話、湖南話與湖北話發(fā)音的細微差別,令人嘆為觀止。相比,他父親就太“固執(zhí)”了。劉以善說,直到前幾年父親去世,他只會講一種語言,那就是河南話;母親因為是師范學校畢業(yè),所以還會說普通話。以前在家,跟父母交流都是用河南話。
同樣擁有語言天賦的馬英九,則會說普通話、閩南語、客家話、湖南話、廣東話等多種方言。臺媒報道稱,馬英九從小由湖南長沙籍的外婆一手帶大,外婆不會說普通話,幾十年來他和外婆的交流一直是用湖南話。
十幾年前,湖南有個商貿(mào)代表團赴臺北參訪,馬英九也應(yīng)邀出席,會上他主動提議不講普通話只講湖南話。當時湖南當?shù)孛襟w就贊其湖南話“很地道”,“間或插一兩句老長沙的俚語,讓人倍感親切”。馬英九曾說過,他一直很想回家鄉(xiāng)看看,但這個愿望至今仍未實現(xiàn)。每每有家鄉(xiāng)的客人來到臺北,他也一定會用家鄉(xiāng)話來交流。
對于老一輩外省人來說,會講老家方言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2016年3月,國民黨舉行黨主席選舉,導報駐臺記者當時在投票點采訪時,就看到很多高齡黨員,他們一開口,仍是濃濃的大陸口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