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調(diào)降紅燈秒數(shù),主要是讓行人和機車手減少暴曬時間
臺海網(wǎng)7月8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林墨涵 文/網(wǎng)絡圖)夏天烈日炎炎,三伏天的腳步也在靠近,許多機車手和行人在等待紅燈的時候叫苦連天。7月4日,臺北市交通工程管制處宣布,由于暑期臺北最高氣溫多達33℃以上,為縮短路人和機車手停等紅燈及暴曬時間,因此調(diào)降435處路口信號燈中午時段的紅燈秒數(shù)。調(diào)降時間從6月起至9月底。
這一做法受到臺北市民普遍歡迎,島內(nèi)輿論給予點贊,認為此舉反映民意,充滿人性化。
吐槽
等百秒紅燈像在煎餅
七八月的臺北,正午時分無疑開啟了“蒸籠”模式。對于臺北“著名景色”——機車(摩托車)大軍而言,在一些路口忍受暴曬,等著百余秒的紅燈,實在是苦不堪言。
家住臺北松山區(qū)的阿勛告訴導報記者,他在民權東四段和三民路交叉口等過154秒的紅燈。“有一次中午1點多,包括我在內(nèi),只有三個機車騎士,我們就像攤在馬路上的三塊煎餅,一邊眼巴巴盯著154秒在倒數(shù),一邊汗如雨下,‘度秒如年’。”阿勛覺得,這種情況下,紅燈的時長有些夸張,是否可以靈活變通,“這里附近有四五所中小學,放暑假了,家長接送的車流沒開學那么大,紅燈根本不需要這么久。”
“女騎士更是有苦說不出呀!為了防曬,很多女生騎車時會反著穿一件外套來擋太陽,等待‘超長紅燈’的時候便是熱上加熱,仿佛置身‘烈日煉獄’,妝都花了。”對于在信義區(qū)上班的岑妍來說,每次下午2點打卡前,路上都要先經(jīng)歷幾場“上百秒的烈日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