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7月4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 劉舒凌)在滑手機就能看電影、追劇、聽音樂的今日,很難想象1962年以前,臺灣的電視臺還沒開播的年代,人們有著怎樣的娛樂消遣。7月4日,“娛樂時代——記沒有電視的十年”特展在臺北開幕,將往事重演。
展覽借由“重返1950年代約會現(xiàn)場”的設計,從集體追劇、追星,到情侶甜蜜出行。展示了包含音頻、照片、黑膠、雜志書刊等300余件時代文物。
展覽規(guī)劃以布袋戲為主題的“熱鬧戲棚下,搬凳看好戲”、以歌仔戲為主題的“手帕交相揪,全臺追星去”、以看電影為主題的“電影麗人行,甜蜜喝咖啡”、以畫報廣播為主題的“在家獨樂樂,亦知天下事”,帶領觀眾走進沒有電視的年代。
1950年代,布袋戲在臺灣是廣受歡迎的一種娛樂形式。開展記者會上,五洲園掌中戲團團長黃文郎的一段表演,把人們拉回從前。“(布袋戲)多以連續(xù)劇的方式在表達,當時一旦迷上,沒有看好像吃飯都吃不下。在廟口演出,椅子不夠坐,附近有大樹爬到樹上去看的有,坐在圍墻上看的有。”他說。
在電影主題區(qū),除了展出明星做封面的刊物,還準備了《亂世佳人》《羅生門》等當時賣座電影的片段。在1950年代,廣播是最普遍的資訊傳播渠道,現(xiàn)場可以重溫當年的廣播劇。在報刊征友欄的展覽,還可以回顧當年青年男女聯(lián)誼交友的方式。
臺北市文獻館希望,藉由重新搬演臺灣古老故事,讓民眾重溫過去時光,感受不同時代的溫度,延續(xù)更多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