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繼才同志守島衛(wèi)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
我們都是“王繼才”

在開山島,王仕花(右一)和輪值民兵一起向國旗敬禮。新華社記者 劉 芳攝
云岫蒼茫聳髻鬟,灌河東去是開山。
開山島很近,距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燕尾港只有12海里。
開山島又很遠,遇上惡劣天氣,十天半月上不去也下不來。
“開山島”號上不了開山島。旭日東升,當記者和開山島民兵哨所換防民兵一起來到燕尾港,準備乘坐“開山島”號客輪赴開山島時,卻得知原定航班因噸位小海浪大臨時取消。
看似風和日麗,到海邊卻發(fā)現(xiàn)海風勁吹、波翻浪涌,登島并非易事。我們只好臨時搭乘噸位更大的漁船,等到風浪稍小方才出港。
“我想再去島上陪陪老王。對他來說,那里是島,也是家……”眺望開山島的方向,準備“回家看看”的“人民楷模”王繼才的遺孀王仕花,向我們述說著守島的風雨、翻涌著心中的情愫。
“過去,衛(wèi)星導航不發(fā)達,遇到大霧天,‘王開山’就會叮叮當當敲擊盆子,提醒漁船避開小島……”船老大包正富是王繼才生前的好友,駕駛著自家新漁船的他悠悠回憶。
“20多年前,我在島上揀蝦皮,突然闌尾穿孔,如果不是王大哥立馬找來漁船把我送到衛(wèi)生所,我這條命可能就沒了……”當年家境貧寒的小姑娘潘弗榮,現(xiàn)在已是某公司經(jīng)理,陪同王仕花“?;丶铱纯?rdquo;的她深情追憶。
2018年7月27日,親友口中的“老王”“王開山”“王大哥”和那些開山島的故事被永遠定格。守島32年的王繼才在執(zhí)勤時突發(fā)疾病去世,年僅58歲。
習主席對王繼才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至今讓王仕花深為感動、深受鼓舞。送走王繼才,她第一時間返回開山島,并向組織遞交守島申請,決心接過王繼才的班,繼續(xù)站好崗、守好島。
考慮到她長年守島落下一身病痛,不宜繼續(xù)守島,灌云縣決定在全縣選拔優(yōu)秀民兵輪流上島值守。倡議書發(fā)出后,廣大民兵踴躍報名。縣人武部最終從500多名志愿者中遴選出首批10名民兵,輪流登島值守,并聘任王仕花為哨所名譽所長。
變化的是面孔,不變的是初心。
英雄并未遠走,“王繼才”還在開山島上。
近了,近了,在風浪中顛簸一個小時后,我們終于登上了開山島。
映入眼簾的,是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幾行紅色大字——
王繼才同志守島衛(wèi)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斗者的價值追求。
迎接我們的,是幾名在島上的哨所民兵——
邵正剛、卓長建、林子橋、劉立春……他們是去年選拔的第二批守島民兵,不少是首批被選拔上島的志愿者。
作為開山島民兵哨所副所長,邵正剛就是首批守島民兵中的一員。這個在鎮(zhèn)政府工作的退伍老兵,前年得知開山島選拔守島民兵的消息后,沒和家人商量,第一時間報了名,最終從眾多志愿者中脫穎而出。
“你為什么想上島?”黝黑壯實的邵正剛憨憨一笑,指著標語墻上習主席的指示一字一頓地說:“我想成為王繼才那樣的人!”
其實,要成為王繼才那樣的人可不容易。
“開山島就是一塊大石頭,一點兒也不美。”剛上島時,看到四處亂飛的蚊蟲,邵正剛很難想象,王繼才“守島衛(wèi)國32年”是怎么度過的。
“起初挺興奮,和一起值守的戰(zhàn)友聊到很晚才睡??墒菎u上只有幾個人,再多的話也會聊完。”90后民兵劉立春介紹,在這座石頭島上,夏天格外熱;冬天又特別冷,晚上得蓋好幾床被子。
“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你不守,他不守,這島誰守”……聆聽王仕花一遍遍傾情講述,邵正剛、劉立春、孫良奎等守島民兵,愈發(fā)理解了習主席大力倡導的愛國奉獻精神,漸漸讀懂了王繼才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內(nèi)心的守島信念和決心也更加篤定。
民兵們開始學著王仕花的樣子,一有時間就拔拔雜草,為花草樹木澆水,并從家里帶來菜籽、仙人球、吊蘭等,種在小島上。時間長了,他們也像王繼才、王仕花那樣,深深地愛上了這座小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