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的是使命,不變的是擔當。
英雄精神永駐,“王繼才”們與時代同行。
清晨的開山島,格外寂靜。
5時許,遙遠的海平線上,一輪朝陽冉冉升起,一道霞光染紅海面。
在“守島衛(wèi)國、愛國奉獻”醒目標語旁,王仕花帶領民兵整齊列隊。“敬禮!”國旗沿著旗桿、迎著海風徐徐升起,高高飄揚。
陽光穿過薄薄的海霧,照在鮮艷的國旗上,灑向王繼才的銅像——他手指著太陽升起的方向,眺望著波光粼粼的海天。
“學王繼才精神、當開山島傳人、做新時代民兵”,是鐫刻在開山島的錚錚誓言,也成為許許多多新時代奮斗者的孜孜追求。
不同的時空,同樣的傳承。
今年大年初二,包括守島民兵在內(nèi)的灌云縣數(shù)百民兵接到抗疫命令后,立即趕赴一線守卡排查,連續(xù)戰(zhàn)斗兩個多月,為實現(xiàn)當?shù)?ldquo;零感染”“零病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不同的戰(zhàn)場,同樣的擔當。
春節(jié)疫情嚴峻,女兒正在緊張備戰(zhàn)高考,灌云縣民兵醫(yī)療分隊民兵廖素香卻主動報名馳援武漢。“我們也要像王繼才和民兵哨所的民兵們一樣,牢記習主席囑托,聽從召喚、服從安排!”女民兵臧艷、李莎莎、林媛媛,與廖素香做出同樣的選擇,成為“最美逆行者”。
同樣是今年春節(jié),恰好輪到下車鎮(zhèn)安全監(jiān)督所所長楊建上島值守,妻子帶著小學六年級的兒子為他送行。
“為什么偏偏輪到你在島上過年?”妻子忍不住抱怨。沒等楊建安慰妻子,兒子脫口而出:“不輪到爸爸,也會輪到別人!”孩子的無忌童言,讓妻子抿唇而笑,心中釋然。
無獨有偶。前不久,灌云縣人武部開始選拔第3批守島民兵,邵正剛申請繼續(xù)留下來守島,希望像王繼才那樣,守到守不動為止。得知父親的選擇,邵正剛20歲的兒子邵雄,不僅自己支持,還主動幫著去做母親的工作。
“追尋您的腳步,我們來了。”灌云縣人武部軍事科參謀、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陳志顯告訴記者,這兩年,守島民兵當中有的是退役軍人,有的是公務員,“守島衛(wèi)國、愛國奉獻”成了大家共同的價值追求。
在連云港,距離大陸最遠的是前三島民兵哨所。哨所揭牌儀式上,前三島民兵哨所與開山島民兵哨所結(jié)成了共建對子,并聘請王仕花擔任哨所名譽所長。在王繼才精神的感召下,志愿守島的民兵隊伍不斷壯大,愛國戍邊的故事正在續(xù)寫新的篇章。
“聆聽您的故事,我們來了。”灌云縣委黨校教師劉俊成介紹說,這兩年,全國各地的探訪者絡繹不絕,他們在島上學習習主席重要指示、重溫入黨誓詞、參觀事跡展館,把王繼才精神傳向四面八方。
“問一問,當組織上需要時,我們能不能像王繼才一樣顧全大局;比一比,我們能不能像王繼才一樣甘于奉獻……”主題教育中,連云港警備區(qū)深入展開群眾性大討論,堅持用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和人格力量洗滌靈魂、凈化心靈,引導大家以典型為榜樣,堅守本職崗位,奮斗強軍征程。
夕陽西下,海闊波平。“開山島”號客輪終于如約而至,隨著汽笛長鳴,記者和輪換下島的哨所民兵踏上客輪,與開山島揮手告別。
歸航,歸航,視野中的開山島越來越小,心海里的“開山島”越來越大——
王繼才,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名字,而是“人民楷模”精神的象征;開山島,亦不再是一座孤島,已成為人們心中的精神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