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班級微講壇”課堂上,同學互動交流
搭建學生成長平臺 創(chuàng)新德育教育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在全國文明校園“六好”創(chuàng)建標準的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泉州五中設立的“學生校長助理團”成為該創(chuàng)建標準的生動實踐。
“我們會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尋問同學們對學校、對老師的一些評價,歸納整理意見,然后統(tǒng)一報送給校助團,再向學校轉達。”泉州五中學生會成員周家豪介紹說,“校長助理團”成員是通過學生毛遂自薦、競聘上崗產(chǎn)生的,是學生自主成長的良好平臺,深受同學們歡迎。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為給學生的自主成長搭建平臺,泉州五中于2014年9月成立“校長助理團”。選聘學生校長助理是該校開展德育教育模式的一項有效舉措,已有四屆學生“校助團”在學校校長的指導下有效地開展工作,加強學生與學校工作的溝通,推動學校管理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沒有老師參與,同學們自己選題、輪流上臺講課,這樣的“班級微講壇”在泉州五中校園里為同學們津津樂道。
“我講過一堂古詩詞賞析,在和同學們的互動中,了解到更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傳遞傳統(tǒng)美德,對于我們的自身成長有很大幫助。”泉州五中學生李奕昕說。
據(jù)悉,為追求“無痕德育”的管理境界,泉州五中實施了多項德育“微創(chuàng)新”,包括“朋輩心理輔導”“心理健康電影課”等,搭建師生道德建設新載體,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引導和培養(yǎng)正確的‘三觀’是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在成長道路上,同學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所以我們有這個責任去引導他們,讓他們在各種豐富有效的德育平臺上去實踐,得到全方位的成長,在潛移默化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泉州五中校長助理張芳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