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的臺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先生摔傷后送醫(yī),昨日清晨不幸辭世。這個殘酷的無常讓臺灣商界與臺泥上下異常沉痛。
因事發(fā)太過突然,直到23日下午晚些時候,臺泥集團僅公告由董事張安平接掌董事長,仍未有正式的訃告發(fā)出。接近臺泥集團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jīng),坐落在臺北市中山北路二段的臺泥大樓3樓的士敏廳計劃被用作辜成允先生的靈堂。
過去幾年間,辜成允多次接受第一財經(jīng)專訪。作為鹿港辜家的世子,辜成允本人性情溫和,談吐文雅,從不掩飾自己對君子精神、儒商文化的追尋。
“辜家會留下一個以中國儒商文化為主的,然后非常君子的模式。”在2016年11月底接受第一財經(jīng)《中國經(jīng)營者》欄目采訪時,辜成允說,“我們旗幟會非常鮮明的,這種思維的模式、做事的模式,會非常的獨善其身、兼善天下的,就是非常中國式的,但是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

著名的父親
大多數(shù)時候,對于談及或者評價辜成允非常有名的父親——辜振甫先生的話題,他都不會拒絕,但若想探究更深,提問者必將感到失望,他給出的答案總是客氣、禮貌的,像是經(jīng)過了一番精密的設計。
看得出來,早前他刻意與父親、與政治保持著距離。在媒體過往的公開報道中,經(jīng)常會提及他40歲前對于自己姓氏的壓力,提及辜成允,人們總是會在前面加上“辜振甫的兒子”這樣的定語。
的確,鹿港辜家早已聞名天下,曾與板橋林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和霧峰林家并稱臺灣五大家族。父親辜振甫是推動兩岸關系正?;闹匾宋镏?,而他的母親辜嚴倬云則為教育家、翻譯家嚴復的孫女。
1982年,辜成允自美國學成歸臺,加入臺泥,從規(guī)劃及執(zhí)行全公司業(yè)務與管理系統(tǒng)的信息化開始,用十年時間,完成了從基層至總經(jīng)理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
主導臺泥和平水泥廠水泥、發(fā)電、港口“三合一”項目,讓辜成允逐漸擺脫了著名的父親的陰影。投資約合人民幣170億元的該項目,水泥廠產(chǎn)生的石灰石粉供應電廠脫硫作業(yè),電廠產(chǎn)生的飛灰替代水泥廠所需的原料黏土,產(chǎn)生的脫硫石膏用作水泥廠的緩凝劑,水泥廠和電廠用的煤炭實行統(tǒng)購,再結合和平港較為低廉的水運,降低總體成本。
2001年,因兄長辜啟允罹患癌癥離世,辜成允意外成為臺泥接班人。
接班難題橫亙在辜成允面前,管理效率低下的臺泥,2001年業(yè)績低迷,毛利率僅有2.1%,為歷史新低。
主張以激進方式進行變革的辜成允,被身體狀況很差的父親勸止。時間過去兩年之后, 2003年上半年,辜振甫卸下了臺泥董事長之職,辜成允被推舉為新任董事長。辜成允這才有機會重啟大刀闊斧的變革,推行“鷹式管理”。
40歲這一年,辜成允過得尤為艱難。5起來自利益受損老臣與員工的訴訟,加上父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內外交困中,辜成允選擇以放緩變革的方式妥協(xié)。
業(yè)績是最好的證明,2004年底,臺泥毛利率回升至10.99%。辜成允既把餅做大,也把餅分配好,臺泥重煥生機。辜成允乘勝追擊,制定臺泥四大經(jīng)營策略——扎根臺灣、深耕華南、主業(yè)清晰、企業(yè)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