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他拼命學習、玩命工作,終于在27歲在這個行業(yè)站穩(wěn)腳跟。
進入陌生的半導體,張忠謀什么都不懂,唯有夜以繼日地加快學習。他研讀《半導體之電子與洞》,他說,這有如讀荷馬古詩一樣的困難,但還是“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
張忠謀的厲害在于學東西飛快,工作一年左右,他提拔為非正式的小主管,手下也有了 4 個小兵。
后來他因跟領導不合負氣辭職,跳槽到德州儀器。
在德儀,張忠謀真正感受到美國科技公司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力量:“‘疲倦’簡直是聽不到的形容詞。加班是不成文的規(guī)定,而且全都是自愿,也沒有什么加班費。‘失敗’從不被接受;‘挫折’可被理解,但受挫折者必須振作重來,如再有挫折,再重來,直到成功為止,大家一起賭,一起輸,一起贏,一起往前拼。”
身處此境的張忠謀也立即成了鄰居眼里“瘋狂的工作者”,一進去就立下一大功:
當時,德儀替IBM生產著四個電晶體,其中一顆電晶體在IBM生產的良率10%,但到了德儀,做出來的基本上都成了垃圾。張忠謀點子很正,被安排來搞定這最難的一顆。
在“每天早上8點上班,直到半夜第三班開始后才回家”的努力下,他讓產品良率超過了IBM本身,最高達到驚人的20%。
這讓27歲的他獲得人生中第一個正式管理職位:鍺開發(fā)部門經理。
5、同事干了件驚天動地的事兒,徹底震撼了張忠謀!
張忠謀走上管理崗位時,他的一個同事也在干著一件驚天動地的事。
加入德儀不久,他認識了一個無話不談的好基友。他們經常一起喝咖啡,聊天。交談中,這位老兄告訴張忠謀,自己正計劃把好幾個電晶體、兩極體,加上電阻,組成一個線路放在同一顆硅晶片上。他還跟張忠謀得瑟:公司最大的老大對他這個想法也很贊,并問張忠謀怎么看?
當時他認為好基友做的事情“匪夷所思”,不切實際。
讓他意外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這位老兄卻告訴說,他已經把那玩意兒弄得差不多了。有點被震到的張忠謀,卻又替他操心:你那玩意兒就算弄出來,又有什么用呢?離實際應用是那么的遙遠。
但最后,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震撼了:
他的好基友杰克•基比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被認為和他同時搞出了集成電路的另一位大仙諾伊斯,則在此后帶著一個叫摩爾的同事,創(chuàng)辦了英特爾公司,并很快在電子業(yè)掀起一股股驚濤駭浪的革命。
這件事情已經震撼了整個半導體世界。
同事、好基友拿了諾貝爾獎,這得是啥感受??!
這件事,讓張忠謀深深地領教了前瞻技術的力量,而這些在他當時看來跟自己不太有關的人和事,也都通通在后來,成為了他事業(yè)和人生中最重要的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