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場者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
不久前,曾位列出行領域第二的Lyft傳出聘請投資銀行QatalystPartners尋找收購方的消息,即便沒有這樣的新聞,這一領域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借助Lyft、Ola、Grab,Uber的最大競爭對手滴滴出行計劃逐步在美國、印度、新加坡開展業(yè)務,蘋果的10億美元投入,據稱會幫助滴滴出行建立屬于自己的研究機構。
而Uber呢?卡蘭尼克相信,未來是無人駕駛的世界。早在去年它就已經招兵買馬,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找來40位頂尖的科學家,啟動無人駕駛汽車項目。
7月8日,Uber通過高收益率杠桿融資11.5億美元。業(yè)內人士稱,能夠通過杠桿融資的,大多是那些具有威望和歷史的企業(yè)。Uber又一次打破了慣例。這也意味著它能夠以較低的貸款利率使用這筆資金,同時確?,F有股東權益不被稀釋。
這筆資金的用途包括擴展全球市場、運營以及投入研發(fā)。
Uber不缺現金。作為行業(yè)中當之無愧的第一,Uber的不斷融資,被認為是不單單要爭取更多的司機與乘客,還有抑制競爭——開始的時候,大大小小的競爭對手不斷燒錢,到了一定階段,投資人會選擇停止繼續(xù)注資。畢竟,與Uber競爭的成本太過高昂。
隨著融資的展開,Uber與滴滴出行不斷出現相同的投資人,包括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投資公司高瓴資本集團、對沖基金老虎環(huán)球和保險公司中國人壽。這似乎讓一種新的戰(zhàn)略成為可能,即停止燒錢競爭,雙方合并。參與了滴滴三輪融資的金沙江創(chuàng)投合伙人朱嘯虎不久前在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上稱,他和滴滴出行、Uber中國、Uber全球投資者都認為,如果能夠就估值和股權框架達成一致,兩家公司完全有可能合并。不過很快,他又推翻了自己的說法。
滴滴出行沒有就此給出正面回應。中國優(yōu)步高級副總裁柳甄和卡蘭尼克則在不同場合否認了這樣的傳言。
卡蘭尼克在湖畔大學的演講最后,提到了作為冠軍的競爭態(tài)勢,“當你去到球場,你需要把所有的能量、所有的激情,都在球場上展現,而不是有所保留。”
那么,先拋開傳言,接下來,卡蘭尼克如何能夠一直保持冠軍的位置與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