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說,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紅樓夢》,會有不同的體會,尤其是書中的劉姥姥,年輕時,只覺得一股市儈氣撲面而來;人過中年,讀到的卻是她的無奈和善良。
最近,有關《紅樓夢》人物的話題刷屏。對劉姥姥,學者劉曉蕾給出了這樣的評價:不太愛面子,也善于自嘲,但情商超高,愿意放低身段。其知恩圖報,頗有豫讓之風范。

圖片來源:87版《紅樓夢》視頻截圖
小人物的尊嚴與無奈
劉姥姥是一個鮮活、有溫度的人。她一出場的身份設定,是榮國府一位不著邊的窮親戚,跑去打秋風。
她的生活很清苦,寡居多年,只能靠著兩畝薄田艱難度日。后來,女婿狗兒接她過來照看孩子,但家里實在太窮,還得繼續(xù)為一家人的生活操心。
秋盡冬初的時候,女婿為了生計發(fā)愁。劉姥姥考慮得周全,自告奮勇帶著孫子去求告嫁給賈政的王夫人,結果碰了一鼻子灰:王夫人沒見她,只叫王熙鳳負責接待。
剛見著王熙鳳,年邁的劉姥姥便在地上拜了數(shù)拜,忙著問安。王熙鳳倒也不算小氣,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還有一吊錢的“打的費”,叫她雇車。
劉姥姥千恩萬謝,滿口奉承,“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連陪同的周瑞家的也有點看不過去,只管使眼色。
以如今的眼光來看,劉姥姥一進榮國府,表現(xiàn)得既沒尊嚴,又顯得特別沒見過世面:年紀那么大,卻主動向后輩點頭哈腰,一副諂媚的樣子。
但在夾縫中求生存,幾乎是每個成年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也是他們的無奈。
能感知別人的好意,知恩圖報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紅樓夢》里出現(xiàn)過的一副對聯(lián),從劉姥姥之后的表現(xiàn)來看,她就是那個洞明世事的人。

圖片來源:87版《紅樓夢》視頻截圖
一進榮國府后,劉姥姥算是跟賈府攀上了關系,二進榮國府則是來報恩的,帶著許多特意挑出的新鮮瓜果,“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并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
雖然窮,但受人之恩,也要盡力回報。
這次報恩,也為她帶來了好運。在賈府,眾星捧月一般的賈母無意中聽見了劉姥姥的名字,“正想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話兒”,便命人把劉姥姥請過來聊天。
兩人見面后,氣氛相當融洽。賈母很溫和地稱呼劉姥姥為“老親家”,坐在一起聊天。劉姥姥也很會察言觀色,專門撿著那些貴族太太、小姐愛聽的故事說,很受她們的歡迎。
劉姥姥察覺了對方的友好和善意,所以在游覽大觀園時,不介意為她們取樂而扮丑;也會配合鳳姐和鴛鴦的惡作劇,逗大家開心,宴席上喊了一句“食量大如牛”,結果全體笑場。
這場小小的宴會散場后,鳳姐特意安撫劉姥姥“別多心”,鴛鴦則是道歉,“姥姥別惱。”

圖片來源:87版《紅樓夢》視頻截圖
劉姥姥心里將事情看得很通透,只笑著回應:“姑娘說那里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里惱,也就不說了。”
她理解深宅大院里生活的乏味無趣,感念之前二十兩銀子的饋贈,也愿意陪著賈府女眷們玩笑一場。這種大度,后來讓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鳳姐和鴛鴦的尊重。
劉姥姥告辭的時候,平兒、鴛鴦等人都送了東西,多多少少認可了這位“窮親戚”。王夫人特意給了一百兩銀子,“拿去或者作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后再別求親靠友的。”
在尷尬和無奈中,能看明白自己的處境和角色,也懂得人情世故,最終受到眾人的歡迎,對劉姥姥來說,這實際等于是皆大歡喜的場面。
能放下一些無謂的面子,懂得忍耐,這本身就不容易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