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少讀者來說,喜歡林黛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超凡脫俗。在《紅樓夢》中,她似乎比賈寶玉還要蔑視功名富貴,不僅“孤高自許,目無下塵”,而且有“孤標傲世偕誰隱”之句,表現(xiàn)出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

但也有看法認為,黛玉的“孤傲”是孤芳自賞,是到處樹敵,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小性兒”,是因尖酸刻薄而被人群孤立的落落寡合。那么,《紅樓夢》對黛玉的“孤傲”究竟是怎樣一種褒貶態(tài)度呢?這恐怕要談到《莊子》對《紅樓夢》的影響。
《莊子》與《紅樓夢》
《莊子》在《紅樓夢》中多處出現(xiàn)。
如第二十一回寫寶玉讀《莊子》:“正看至《外篇·胠篋》一則,其文曰: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殫殘?zhí)煜轮シ?,而民始可與論議。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矣;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毀鉤繩而棄規(guī)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寶玉的很多想法也受到《莊子》的直接影響。第二十二回有言:寶玉見說,方才與湘云私談,他也聽見了。細想自己原為他二人,怕生隙惱,方在中調(diào)和,不想并未調(diào)和成功,反已落了兩處的貶謗。正合著前日所看《南華經(jīng)》上,有“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盜”等語。“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出自《莊子》雜篇之《列御寇》;“山木自寇,源泉自盜”,出自《莊子》內(nèi)篇《人間世》與外篇《山木》。
第一百一十三回中,當妙玉遭劫之時,“寶玉聽得十分納悶,想來必是被強徒搶去,這個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但是一無下落,心下甚不放心,每日長噓短嘆……又想到:當日園中何等熱鬧,自從二姐姐出閣以來,死的死,嫁的嫁,我想他一塵不染是保得住的了,豈知風(fēng)波頓起,比林妹妹死得更奇!”一而二、二而三,追思起來,即想到《莊子》上的話,“虛無縹緲,人生在世,難免風(fēng)流云散,不禁的大哭起來”。
此外,第五回中,警幻仙子對寶玉說:“此乃迷津,深有萬丈,遙亙千里。中無舟楫可通,只有一個木筏,乃木居士掌柁,灰侍者撐篙,不受金銀之謝,但遇有緣者渡之。爾今偶游至此,設(shè)如墜落其中,便深負我從前諄諄警戒之語了。”所謂“木居士”和“灰侍者”云云,與第四回中稱李紈“雖青春喪偶,居家處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見無聞,唯知侍親養(yǎng)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一樣,皆出自《莊子》中的“形如槁木”和“心如死灰”。
第七十八回中,寶玉杜撰《芙蓉誄》,不僅明確宣稱要“遠師”《莊子》中的《秋水》篇,而且在誄文中運用了《莊子》其他篇目中的不少語詞與典故。
以上只是從字面和語句上來看,其實《莊子》的思想智慧還融化在《紅樓夢》之中。理解這些思想智慧,就能看清楚《紅樓夢》對黛玉的“孤傲”究竟是褒是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