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仍喜歡散文
小說受關(guān)注不假,實際上,有不少人更欣賞賈平凹的散文。他也不否認這一點,“曾有人說我的散文比小說好,當時我不服氣”。

資料圖:在賈平凹新書的發(fā)布會上,主辦方以實體書與電子書同時發(fā)布的方式展示新書風(fēng)采。中新社發(fā) 崔楠 攝
為此,賈平凹曾有些賭氣似的暫時放棄寫散文,專門跑去寫小說。這是他后來散文寫得少的原因之一。不過,他說,在心底,自己仍然喜歡散文,“因為我覺得寫散文特別自在”。
賈平凹的散文內(nèi)容寬泛,寫自己的父親母親,寫讀書,《靜虛村記》記錄的就是生活瑣事和感受。偶爾也會幽默地講幾個段子。他覺得,散文就是很自然、很質(zhì)樸地把事情說清楚。
平實依然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在《朗讀者》里,著名演員斯琴高娃朗誦了賈平凹的作品《寫給母親》,不過幾分鐘時間,臺下觀眾已經(jīng)潸然淚下。
他的散文集《自在獨行》,上市兩年來,累計發(fā)行數(shù)量超過100萬冊。當年的讀者老去了,現(xiàn)在的年輕讀者依然喜歡。賈平凹說,也許是因為生命里基本的東西不變,愛不變,探求不變。年輕時候做的夢都是一樣的。

賈平凹的一些作品。圖片來源:《朗讀者》視頻截圖
被問到小說、散文的區(qū)別時,賈平凹不愿把二者分得太清楚。也不主張專門做散文家,“如果專門寫抒情散文,你一生有多少情要抒?最后就變成矯情、假情”。
在他心目中,不管小說還是散文,背后要有天地人心,就是張載所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大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