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弊政
武宗在位十六年,弊政叢生,嚴重威脅到明王朝的穩(wěn)定。他去世后,楊廷和利用武宗遺詔、世宗登極詔書的名義,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楊廷和以武宗遺旨的名義,遣散豹房軍士,讓宦官張永統(tǒng)領(lǐng)、撫恤,令威武團練軍還營,諸邊鎮(zhèn)及保定軍各自還鎮(zhèn);革除皇店、軍門辦事官校,令其各還原來的衛(wèi)所;賞賜哈密、吐魯番、佛郎機貢使,讓他們回國;又遣散豹房番僧、少林寺僧、教坊樂人以及不合常例的南京馬快船等。將在京師陪伴武宗尋歡作樂的各類人等打發(fā)出京。
緊接著,在武宗的正式遺詔中,又下令停止京師一切不急需的工程,特別是武宗在京城的游樂場所,放還四方進獻的女子,南征抓捕的罪囚中除確與寧王朱宸濠謀反相關(guān)者一律查明釋放,又將宣府行宮中的金寶收歸內(nèi)庫以備接濟邊儲及賞賜等用。
這些措施的實行,迅速革除武宗時代最為突出的弊政,對公認有問題的率先改革,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中外大悅”。
接著,楊廷和老成謀國,又認真研究了正德以來的“奸人弊政,將悉以登極詔書除之”,將改革理念寫入世宗的登極詔書中。該詔近8000言,涉及內(nèi)容有八十余條。
因為詔書中革除弊政的措施涉及方方面面,所以詔書的頒布過程也頗有波折。
在朱厚熜登極前一天,詔書已上呈,這時文書房官跑來跟楊廷和商議,打算除去其中“不便者數(shù)事”。
楊廷和堅決抵制,并尖銳地提出:“以前遇到齟齬之處,你們動輒就說是皇帝的意思,現(xiàn)在看來恐怕未必如此吧。如果非要改的話,我今天拜賀新天子登極,明日就要申請退休,并且還要當(dāng)面問問,新君初來,到底是誰想更改詔書。”來人啞口無言。
同時,閣臣蔣冕、毛紀也相繼陳述利害,這才確保詔書順利頒行。楊廷和、蔣冕、毛紀都是內(nèi)閣重臣,三人能夠正色立于朝堂,對時局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確實功不可沒。

楊慎編《風(fēng)雅廣逸篇》
